English | 微信 |
5月8日晚,由中共那曲市委员会宣传部与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那曲市艺术团携手成都交响乐团共同呈现的多媒体音画《盛世牧歌》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这场融合了交响乐、民族器乐与4D投影多媒体技术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是以艺术形式架起了藏族文化对外交流的桥梁,展现了西藏那曲的壮丽风光和深厚人文精神,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作品围绕西藏那曲展开,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和多元视角,赞美在党和国家领导下,藏北 ...
长江,在重庆蜿蜒600多公里,冲出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的特殊地形,塑造了9000多个村落。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近年来,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教师教育办学优势,扎根祖国西部,积极推进卓越研究生培育探索实践,把学问做到乡间田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创设“乡村振兴”专项 人才培养实现精准滴灌 “大家知道吗,1933年创办的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正是西南大学的前身之一……”在西南大学强农兴农百年成就展展厅,该校乡村 ...
梨园科步程式与时尚街舞的韵律对话,机器狗与提线木偶戏的技艺共舞,戏曲名家与小传承人、小锣鼓手的携手演绎……4月29日至5月5日,这些别出心裁的场景,在2025全国南戏展演暨第三届海丝泉州戏剧周精彩上演。 活动在集纳福建泉州本土戏曲基础上,联动全国6个省市珍稀剧种,会聚1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50多位海内外学者,推出42部经典剧目,并通过学术交流、文旅融合、创意市集等特色形式,让传统戏曲走进百姓生活。它既是一次戏曲文化的展演,更是一场关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公布,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现存规模最大的洞窟第3窟出土56件动物遗存,考古人员通过科技手段分析,这些动物遗存或与畜力利用、开凿匠人的饮食结构有关。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从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北魏皇室在武州山南麓立壁上依山开凿大大小小窟龛,至今保存大小窟龛252个。第3窟位于东部窟群区域的西端,是云冈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窟内保留大量的石窟开凿、取石、后世修补及使用痕迹。 ...
在人类与海洋共生的漫长历史中,贝壳不仅是自然的造物,更成为承载文明的载体。在北部湾畔,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发轫于此。一起走近方寸间的海洋史诗与文明对话,探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海贝雕如何由经典向新而行。 一眼千年 丝路血脉中的文明交融 自唐宋起,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珍宝,与中国传统螺钿工艺不断碰撞,催生出明代的“百宝嵌”技法。海洋的呼吸、匠心的温度与文明的记忆从此凝聚于方寸之间,也把这条 ...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沈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不仅浮现于多个学科的历史研究中,也出现在诗歌、影视作品中。英国诗人艾略特在诗作《烧毁的诺顿》中立 ...
传统文化与改革实践交相辉映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十五年接续挖掘文化底蕴指导未来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陆健 15年前,为繁荣发展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寻找重大的创新载体,浙江文化研 ...
在图书馆、培训教室、公共自习间,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出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身影。他们有的立志做“斜杠青年”,有的将“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座右铭,带着不服输的韧劲,带着竞争的忧患意识,带着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 ...
【“十四五”教育畅想】 “学习型社会”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根本旨归和依据,我国要建设的终身学习体系,是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的体系—— “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 ...
最近,美育入中考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将音乐、美术正式纳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挥棒“倒逼”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 客观来看,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在学习 ...
《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背后 为一字跑遍全国 为一词修改十余次 增添“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卖萌”“拼车”等新词新义,书的每一页都印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能从《新华字典》APP上查看 ...
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师生回信,这是对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无比厚爱与重托,是对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莫大鼓舞与激励,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回望70年,中国戏曲学院守根固 ...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钟氏刻瓷”传承人钟立维在瓷板上刻出的“沈阳故宫”。于海洋摄 中新网沈阳10月26日电 (李晛于海洋)在瓷画中,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由远及近,明暗相交,蓝天白云映衬之下,皇家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