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报道,自2024年4月浙江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1573位文化特派员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200余场次、文化文艺活动1.92万场次,组织基层文化队伍近4000支,带动派驻地增收1.21亿元。这一实践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更成为全国探索文化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范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当前,文化正通过非遗传承、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多 ...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塑造逐渐从单一化、脸谱化、工具化走向个性化、复杂化、立体化。但一些作品创作失范或失焦,过于偏重塑造反面人物的丰满形象,甚至将其美化、偶像化,导致反面人物的人物魅力超越了正面人物。他们有的对家人掏心掏肺、对对手却狠辣无情,有的经历重重磨难,选择背叛人类,又在背叛后为人类谋得一线生机,还有的作案手法狂拽炫酷,花样不断翻新……反面人物的“出圈”现象屡见不鲜,让观众心疼、喜爱甚至崇拜。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文化 ...
日前,教育部在西南大学举办2025年全国教材管理人员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5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关键之年。教材战线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对于增强乡村凝聚力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乡村教育建设,作为乡村地区传授知识和教化人心的基本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教育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展示乡村文化,搭建与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 ...
有了人工智能(AI),还需要老师吗?AI时代,老师应如何育人?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有了AI,还需要老师吗? 学生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学习,早已不是新鲜事。 北京市十一学校人工智能高端课程负责人郑子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定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举例,十一学校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高三学生,会使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帮助自己整理难 ...
第27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0·秋季)七大论坛迎开幕 技术助力再接新挑战 内容升级革新谋发展 迎着飒爽的秋风,被誉为“中国电视剧风向标”的第27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0·秋季)(以下称:2020 ...
10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文博创意设计赛区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挖掘与创作主题”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参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的日益增长,都对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我国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状况 ...
2020年10月20日和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举行“2020年全球教育会议:疫情后教育特别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22日举行的高级别会议并作视频发言。 陈宝生指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把人民的生命安 ...
田埂当舞台老乡唱主角 核心阅读 如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湖南娄底的85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乡村文艺宣传队,发掘文艺能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村规民约等编排成节目,把老百姓生 ...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抢掠、焚毁,园林建筑被毁殆尽、无数珍宝不知去向,一代名园逐渐沦为荒园废园。160年后,“马首”回到圆明园,却难有合适地方安置?散落各地的文物命 ...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2020年10月23日至10月27日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举办,包括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云赏非遗”展播、“非遗好物”云销售等线上和线下精彩活动。 今年是 ...
用镜头记录雪域高原的时代变迁,用光影讲述天上西藏的奋斗故事。19日,天上西藏·首届中国西藏网络影像节在拉萨启动。活动启动后,将面向广大影像创作者广泛征集反映新时代新西藏的壮美自然风光和独特人文风情的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