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郭守敬望远镜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银河系薄盘恒星年龄约为95亿年。这为深刻认识银河系薄盘的早期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观测 ...
气候、构造和时间,是共同塑造人类星球面貌的强大力量,然而,人类对这个动态过程的理解依然是零散的。2日,澳大利亚和法国科学家合作在《科学》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过去1亿年来地球表面的详细动态模型。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混合”水凝胶,使临床医生能够安全地将干细胞输送到小鼠脑损伤部位。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其将有利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及多身体部位的 ...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 ...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 ...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相关人员合作,通过观测发现太阳上小尺度振荡磁重联可促使中间暗条的形成。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物理学报》上。 ...
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分别采用氧气氛围退火和氮离子注入技术,首次研制出了氧化镓垂直槽栅场效应晶体管。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在线发表 ...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