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进入春夏季,陆续迎来清明、五一以及端午等小长假,如何预防传染病?被蜱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3月27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围绕“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提示”举行新闻发布会,专家就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户外活动需注意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公众户外活动、外出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在亲近大自然、交往团聚的同时,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准备。 户外活动时,一是要避免直接接触动物,与动物保持一定 ...
记者从清华大学药学院获悉,该院丁胜团队近日首次揭示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的关键机制,并成功从2400多种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精准修复该机制的化学小分子。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一发现为学界深入理解细胞周期蛋白调控非分裂细胞功能提供了新的实例,也有望为治疗10多种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提供全新路径。 “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平日里负责清理代谢垃圾、修补微小损伤,维持着神经网络的 ...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创新研发来填补空白。 世卫组织发布的公报说,真菌感染正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真菌感染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正在增加,这些感染对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 世卫组织“重点真菌病原体清单”(FPPL)分为“极度重要”“高度重要”和“中等重要”3类,其中被列为“极度重要”类别的真菌感染致死 ...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黑芝麻类食品,已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养生必备。特别是“吃黑芝麻养发”的说法,更让人们对其产生了“逆转白发”的期盼。然而,吃黑芝麻并不能拯救白发。 头发颜色由它说了算 毛发颜色是由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决定的。正常情况下,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真黑色素、褐黑色素)会使头发呈现黑色、棕色等不同颜色。这种分泌功能受遗传、压力、年龄增长、疾病、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毛发颜色的深浅不同。 在上述因素的 ...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它出了问题,不单单是难受,还会耽误我们享受美食。如果长期吃错食物,患胃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胃最怕的食物是什么?如何保护胃的健康? 胃最怕这5点 现在捂着肚子喊胃疼的人比比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很容易损害胃部的健康。 1 高盐食物 长期高盐饮食不仅会危害心血管健康,对胃部健康也很不友好。 盐摄入过高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胃壁细胞脱落。而壁细胞是保护胃部健康的屏障, ...
住院患者写写画画,表达新年期许。 每天上午,是福建省安溪县城厢卫生院一天中的人流高峰期。院内主楼二层的儿童保健科沸腾着童声和脚步声,每隔几分钟,就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医师林燕齐的诊室。 林燕齐 ...
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乘坐高铁,告别家乡,返回工作的城市。 近期,话题“别把智能手表表盘贴在高铁车窗上”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告诫大家不要轻易尝试。然而受好奇心驱使,一些人仍忍不住去验证。不出意 ...
为什么人们吃饭时会突然觉得饱了?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在小鼠的大脑中找到了答案:一种特殊的神经元担任“饱腹指挥官”,负责发出“停止进食”的指令。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 新发现 ...
一种无药物、微创的新型干预方法,可逆转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根本问题——神经功能的逐渐丧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团队通过电刺激感觉脊神经,逐步激活脊髓中原本功能“沉默”的运动神经元,增强了成年SMA患者 ...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多地显著降温。 最近,“羽绒服内穿短袖更暖和”的说法在网上盛传。部分网友提出,自己曾这样穿过,确实觉得暖和;但也有人认为,这违反常识。 那么, ...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 ...
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科学家对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健康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是42种健康风险下降以及19种健康风险上升。 GLP-1RA在过去几年里因宣称具有减 ...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研制出一种新型智能贴片。它不仅能实时监测生物特征信号,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药物输送。研究团队认为,这款智能贴片实现了治疗个性化和实时化,将在血糖管理、疼痛缓解及慢性病治疗等多个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