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中埃卫星联合研制团队成员在埃及航天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工作。本报记者 沈小晓摄 走进位于埃及航天城内的埃及二号卫星地面测控接收站,站区顶楼白色巨型“圆球”表面红色的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标识十分醒目。“圆球”内是卫星数据接收测控天线,用于接收、记录、储存和传输埃及二号卫星数据,是开展卫星飞行控制的重要设施。在当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入推进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缩影。 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与5 ...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携手各方,以绿色赋能发展、以蓝色助力合作,也呼吁各方共同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事业注入动力。”郭嘉昆说。 郭嘉昆介绍,2024年,中国每10度发电中有4度来自清洁能源。作为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中国创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 ...
4月2日16时,承载6套风力发电机组装备的“赛伦”轮,在阳江海事部门的安全引导下,缓缓驶离码头。这是从阳江港发运至塞尔维亚黑峰风电场的最后一批风电装备,该批货物的安全出港,标志着阳江港圆满完成中国—塞尔维亚“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所需的全部风电装备出口任务。 中塞“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最后一批风电装备搭乘“赛伦”轮出港。黄大贤 摄 据了解,黑峰风电项目是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投资落地的首个山地风电项目,也是塞尔维亚在 ...
3月31日零时40分,中国救援队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救援,在缅甸曼德勒救出一名女性。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当地时间3月28日12时50分许,缅甸发生7.9级地震。中国救援力量随即与时间展开赛跑:集结、飞赴、抵进、施援……在曼德勒、在内比都、在仰光,都有中方救援队忙碌奋战的身影,与之相伴的,还有频频传来的幸存者获救的消息。 3月30日,在缅甸曼德勒,中国救援队队员在长城饭店开展救援。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胞波情谊星夜驰援 ...
当地时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普京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表示很高兴看到同习近平主席达成的各项共识得到有效落实,俄中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俄中文化年”顺利推进,引发积极热烈反响,夯实了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今年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期盼中方来俄出席纪念活动,共同庆祝抗击纳粹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俄方正全力推进筹备工作,愿以此为契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6日表示,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三十周年。中国将以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三十周年为契机,与国际社会一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当日 ...
2月26日,中国医生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一所医院内为一名当地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中国赴津巴布韦“光明行”白内障手术项目26日在津首都哈拉雷启动,来自中国湖南省的医疗专家组将向600名津巴布韦白内障患者提 ...
“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单一市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不断增长的、充满活力的市场”“创新的引擎”……宝马集团全球政府事务负责人格伦·施密特25日在接待中国企业家代表团间歇期间,接受记者采访,这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6日在北京同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彼得斯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拉克森总理在利马会晤,为中新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指明方向。中方愿同新方一道,落实两国 ...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每年两会期间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作出部署,篇幅不长但意义重大。 今年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 ...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可持续能源周”24日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开幕,活动主题为“加快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南共体地区能源安全”,旨在应对南共体地区面临的能源挑战,促进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
泛黄的毕业证、大量珍藏的黑白照片、口中哼唱着《我是一个兵》的旋律……远在大洋彼岸,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同中国的一段故事,古巴退役飞行员、古巴航空公司前副总裁曼努埃尔·罗哈斯·加尔西亚眼里含着泪光。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