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报道,自2024年4月浙江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1573位文化特派员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200余场次、文化文艺活动1.92万场次,组织基层文化队伍近4000支,带动派驻地增收1.21亿元。这一实践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更成为全国探索文化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范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当前,文化正通过非遗传承、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多 ...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塑造逐渐从单一化、脸谱化、工具化走向个性化、复杂化、立体化。但一些作品创作失范或失焦,过于偏重塑造反面人物的丰满形象,甚至将其美化、偶像化,导致反面人物的人物魅力超越了正面人物。他们有的对家人掏心掏肺、对对手却狠辣无情,有的经历重重磨难,选择背叛人类,又在背叛后为人类谋得一线生机,还有的作案手法狂拽炫酷,花样不断翻新……反面人物的“出圈”现象屡见不鲜,让观众心疼、喜爱甚至崇拜。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文化 ...
日前,教育部在西南大学举办2025年全国教材管理人员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5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关键之年。教材战线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对于增强乡村凝聚力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乡村教育建设,作为乡村地区传授知识和教化人心的基本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教育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展示乡村文化,搭建与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 ...
有了人工智能(AI),还需要老师吗?AI时代,老师应如何育人?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有了AI,还需要老师吗? 学生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学习,早已不是新鲜事。 北京市十一学校人工智能高端课程负责人郑子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定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举例,十一学校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高三学生,会使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帮助自己整理难 ...
南海神庙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岭南文化的精神图腾。以南海神庙为核心载体的民间信俗“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历经千年传承,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岭南地区最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天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持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津沽大地牢牢扎根。 2013年,一个憨态可掬的“梦娃”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诞生。这件被赋予了时代内涵的艺术 ...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孟姜行》3月4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此剧在传承古代经典的基础上,着力呈现了对底层百姓天伦之情和情感诉求的关注,力求使主题更加现代化。 据介绍,此剧在“春之思” ...
羊毛毡制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草原文化和牧民的智慧,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以羊毛为原材料的传统手工艺,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焕发着独特魅力。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羊 ...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知识产权则是这场博弈中的关键棋子。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知识产权教育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深切感受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经过多年的调研与思考 ...
DeepSeek(深度求索)有多火?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前夕,记者来到教育界别委员驻地友谊宾馆。全国政协委员,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报到时和记者聊天,话题一直聚焦在DeepSeek上。 谈 ...
近日,2024年度浙江10项考古重大发现揭晓,包括仙居下汤遗址、衢州皇朝墩遗址、庆元小熊山遗址、云和显圣湾遗址、宁波镇海汶溪遗址、杭州萧山鲁公桥遗址、绍兴稽中遗址、湖州吴兴三湾窑址群、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 ...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北京时间3月5日16时7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节,春意萌动,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桃花在枝头上恣意绽放,而鸭子们正试着下河戏水……大自然开始从冬日醒来,正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