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数字化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将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途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湖南省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S202410554305)”课题组对数字化养老服务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走访、调研,充分总结养老机构在实现数字化转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为推动养老机构技术升级,让老年人真正能在数字化社会发展中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
数字化养老:适老、安全与协同之困
数字化养老服务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老年人对现代数字技术的适应能力不足,在操作和使用上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尚不够完善,信息泄露风险突出。同时,跨部门协作不力,资源整合困难,制约了数字化养老服务的高效推进与质量提升。
首先是现代数字技术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问题。与年轻一代相比,老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有效性。针对老年人群体,应设计更加直观易懂的操作界面,并提供个性化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增强他们对数字化养老服务产品的易用性感知。此外,政府与社会服务组织和机构应加强合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只有真正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有效解决技术的普及和老年人的适应性问题,从而促进数字化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数字化养老服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时代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不容忽视的挑战。随着智慧养老社区的建设和移动健康监测服务的普及,大量敏感的个人健康数据和生活信息被收集和处理。如果这些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不仅会侵犯老年人的隐私权,还可能因个人信息被盗而引发系统安全风险。在推进数字化养老服务时,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以及访问控制的严谨性。
第三是数字化养老服务中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的问题。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推进需要卫生、民政、科技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信息孤岛、资源分散、政策执行不一致等问题。可以借鉴“互联网+”的模式,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养老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数字化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养老:破局、创新与共融之策
数字化养老走向未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突破、创新与融合。优化技术设计,增强老年人的适应性,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门槛,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夯实隐私保护屏障,加强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养老服务高效协同,为老年人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温馨的数字化养老生态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5%以上。面对老龄化这一挑战,需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需求数据库,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养老服务需求,实现有限资源的精准配置。此外,在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应注重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通过政府引导,联合养老服务机构、医疗、社保、教育等多个部门,构建养老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技术层面上,应加强移动健康监测与远程医疗服务的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同时,应积极探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在做好老年人养老物质保障的前提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重视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通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的智能设备使用方法,增强他们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更新。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更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养老服务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养老的专业人才队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技术更新是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进步的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积极引入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用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在人才培养与技术更新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老年人口数字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养老服务。同时,可以引入“用户中心设计”(UCD)的理念,确保技术更新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通过这些措施,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第三是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在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养老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智能穿戴设备和虚拟社区等,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然而,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制约这些服务普及的瓶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比例为14.3%,2024年上半年新增网民742万,其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到20.8%,这表明广大老年群体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于数字生活的渴求不断攀升,但同时,仍有大量老年人未能有效接入和利用数字化服务。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和对数字化服务的认知度,从而打造一个包容性的数字化养老环境,确保老年人能够充分受益于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