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应把个人信息“谁收集谁负责”落到实处

2025-05-07   

近日,山东孕妇刘丽(化名)刚在当地一家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做完产检,就收到一条××月子中心加“好友”申请。电话、住址、怀孕周数,各种隐私信息对方了如指掌。刘丽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从明星病历外泄到普通患者就诊记录被贩卖,医疗信息泄露俨然形成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医疗信息泄露严重,深层原因有很多。一是网络安全风险加大。随着AI技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行业逐渐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网络安全风险,医疗数据遭受攻击和破坏的情况触目惊心。据国内某网络安全企业披露,2023年医疗行业泄露数据达9亿条。二是医疗信息内部管控不当。医院作为专业的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可是,有的医院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有的医院对隐私界定模糊,未细化员工行为规范,导致患者医疗信息可以轻易被获取和传播。三是医护人员行为失范。一些医护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于泄露病人的病历和其他信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国乒运动员王楚钦在长沙某医院就诊时,该医院一位医护工作者不仅现场要求签名照和签名球拍,事后出于炫耀心理还曝光了王楚钦的心电图等信息,就属此列。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医务人员受利益驱使,贩卖患者信息获利。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中,每条产妇信息售价50元,某医院产科主管护师韦某一人就违规出售产妇信息500多条。

织密医疗信息安全防护网,堵住医疗信息“泄洪口”,须将严厉打击个案与系统治理相结合。既要处罚信息泄露者,也要对机构管理者追责,以此倒逼医院加强内部管控;既要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数据安全管理,也要守住内部医务人员的职业底线,技防与人防兼备,形成共同维护医疗信息安全的合力。此外,患者也要重视个人医疗信息的保护,妥善处理并保存好自己的医疗单据。如此群策群力,方能为我们每个人的医疗信息装上安全锁。(瞭新社)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佳佳

来源:广州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