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体讲堂丨科学助力新兵突破体能瓶颈

2025-04-30   

军人与体能训练,犹如利剑与磨石——强健的体魄是军人驰骋疆场的通行证,体能训练是锻造钢铁战士的淬火炉。

近年来,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持续组织开展“军体专家走基层”活动,发现在新训单位中存在体型偏胖的新兵。这些带着报国热情走进军营的青年,虽然训练热情很高,但存在心肺耐力偏低、力量基础薄弱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不足等问题。

此前,军体专家赴陆军某单位开展服务指导的案例颇具启示。体型偏胖的新兵入伍时引体向上基本都是从零起步,经过8周的指导训练后,大部分新兵能够完成5个引体向上、3000米跑成绩在14分钟以内。想要帮助这些体型偏胖的新兵突破体能难关,需要立足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将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规律与军事体育训练要求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化训练方案。

科学评估是分层分类训练的基础。通过12分钟定时跑、3000米定距跑等耐力测试,俯卧撑与杠铃卧推等力量测试,结合T型跑、Y平衡测试等体能素质评估测试,新训单位可以快速建立起精准的新兵体能档案。结合训练过程中的动态评估,根据个体进步幅度每两周调整训练分组,确保负荷与能力水平动态匹配。在制订军体训练计划时,应包含跑步、力量、协调性、灵敏性及柔韧性五大模块。

在训练内容上,针对这些新兵体型偏胖、体重较大的特点,在训练时应重点关注膝关节和踝关节,例如1分钟静蹲、20次弓步屈膝、1分钟提踵等,都能有效增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以及相关肌群的力量,每次各3组训练,每周至少进行3次,且两次训练需间隔至少24小时。交替进行协调性和灵敏性训练,每周各进行2次,可采用绳梯步法训练、平衡垫单腿站立、标志桶“Z”字绕桩跑等。柔韧性训练应贯彻全程,如动态绕肩、摆腿、拉伸等,每个动作2组,分别在训练前后实施。同时,还应在周一至周五系统开展跑步训练。

训练周期的划分是循序渐进提高的抓手。针对体重较大、体能基础较差的新兵,应以周期为着力点,制订3个阶段的递进训练方案。

前3周为基础训练阶段。这一周期的重点是帮助新兵逐步适应训练负荷,掌握基本动作规范,提高心肺能力和力量耐力。可以采用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的适应性有氧跑,配合跑步专项练习。这样训练既能提高新兵的动作质效,也能防止受伤,如4~6组30米距离的小步跑、直腿跑、高抬腿跑等。

在力量训练方面,应多安排克服自身体重的训练项目,例如徒手深蹲1分钟、两头起15个、平板支撑2分钟为一组,进行4组训练,有助于新兵逐步适应军体训练强度。

随后3周为提高训练阶段。此阶段可以逐步增加训练量,适度增加训练强度,重点提升新兵的耐力和力量。跑步训练时,可以采用8×400米、4×1000米的间歇训练,心率控制在140~165次/分之间。

在力量训练方面,应逐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乳酸耐受能力。下肢训练时,可进行保加利亚分腿蹲每侧腿12次、相扑硬拉10次、跳箱8次、单腿臀桥每侧腿15次,循环4组,组间歇30秒;上肢可进行哑铃地板卧推10次、引体向上、绳索划船12次、药球过顶推举8次,循环4组,组间歇30秒;核心力量训练可安排仰卧举腿16次、卷腹24次、俄罗斯转体16次、平板支撑交替抬腿每侧腿20次,共4组,组间休息1分钟。

最后2周为强化训练阶段。该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在保持训练量的同时,提高训练强度,目标是提升新兵的速度耐力和最大力量。在跑步训练中,一是安排配速节奏跑训练,配速为5分~5分30秒/公里,每周安排3次,训练时长可从40分钟增加到60分钟,按周逐渐递增训练量;二是进行间歇跑强度训练,进行8×400米、4×1000米间歇跑训练,心率控制在165~180次/分之间,组间休息90秒,每周安排2次,两次训练至少间隔48小时。

此外,每周还应进行3次专项力量训练,其中1次为最大力量训练,例如卧推、跳箱等,每组4~6次,共4组。进行此项练习前必须充分热身,训练中要有专人保护,确保安全,避免出现意外,导致训练伤。

此外,科学饮食与恢复再生也是确保体型偏胖新兵成功蜕变的因素之一。在饮食方面,关键在于确保新兵每天训练消耗的能量大于饮食摄入的能量,这是减重降脂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调整饮食顺序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每天晨起记录体重的方式来监测减重效果。

训练后及时进行恢复同样十分重要,一些体型较胖的新兵体能基础较差,完成每日的训练计划后会出现腰酸背痛、肌肉僵硬、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疲劳现象。对此,一方面要在训练前充分热身,使身体克服生理惰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训练后拉伸放松,安排充足的柔韧牵拉练习时间,有助于促进肌肉恢复和血液循环。睡前,新兵也可以相互按摩,进一步放松身体,加速血乳酸清除,从而提升睡眠质量。

科学组训强体魄,淬火砺剑为打赢。新训骨干应立足科学评估、分层施训,以“基础-提高-强化”三阶段递进,融合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模块化训练,科学助力新兵突破体能瓶颈,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战士。(瞭新社)

编辑:何辰夕 责任编辑:唐元期

来源:解放军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