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2025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下,促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
文化贸易是连接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纽带。近年来,一些国产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成功“出海”,到中国旅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时尚,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对外开放的力量。无论是文学作品《三体》,还是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都在海外传播中具有广泛影响,是文化贸易获得成功的经典案例。不断培育文化贸易新优势,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与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需要以技术创新赋能内容创作与生产。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文化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显著的创新特征,基于数字基因的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影视、交互出版等新兴业态,已构建起文化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承载文明密码的传统文化资源,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化与IP化开发形成新型文化供给体系。一方面,须巩固先发优势,依托相对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体系,提升创意研发、智能制作、跨境运营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持续扩大沉浸式娱乐、虚拟偶像、互动叙事等数字文化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应深挖传统文化富矿,运用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技术对文物、非遗、典籍等进行多维解码,通过“文化数据库+创意算法”的模式孵化新型文化衍生品,构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数字文化贸易新生态。这种战略转型不仅强化了我国在全球数字文化价值链中的枢纽地位,更能为文化基因的数字化传承开辟创新路径,为全球文化经济市场提供丰富优质供给。
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市场价值是重要方式。国际品牌建设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亟须立足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增加其市场转化率;强调品牌创新,注重品牌差异化和独特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发挥集群优势,运用国际化运营模式实现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跃升。此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要求突破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局限,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和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版权服务、创意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业态占比。例如,大量优秀网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走向海外,不断丰富文化“走出去”的种类,并不断打造集创意、产品、品牌、营销发行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的破壁传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实现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还应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之中。国内大循环重在激活文化消费市场、打通文旅融合链路;国际循环则须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贸易走廊,推动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的系统出海。这种内外联动机制,使文化贸易成为畅通经济循环、促进文明互鉴的战略枢纽。比如,依托跨境电商等平台,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国际市场需求;建设数字文化贸易平台,推动文化贸易全链条数字化,从版权交易到支付结算实现高效透明等。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绝不是单向输出,其本质是通过提升文化贸易的质量效能、创新浓度和价值厚度,搭建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近年来,一些文化IP在全球市场中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让“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被世界感知。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文化贸易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具有交易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将中国文化形象化、具体化,吸引更多贸易伙伴和国际朋友的关注,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
文化创新不仅是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钥匙,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动能。未来,我们须致力于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提供兼具东方智慧与现代价值的公共产品,向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实迈进。(瞭新社)
作者:李嘉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