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人工智能与5G技术引领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5-04-23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机遇期。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6.5%。其中装备制造业贡献率显著提升,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力。本文将从技术赋能、产业协同、生态构建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

工信部提出的"双轮驱动"战略,即供给端与应用端协同发力,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闭环体系。在供给侧,通用大模型与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并行研发策略,彰显了技术基础正从通用性向专业化纵深发展。以工业领域为例,高质量数据集的系统性建设,将有效突破AI模型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训练数据瓶颈。同时,"揭榜挂帅"创新机制的引入,通过市场化竞争加速核心技术突破,有力推进"智能产业化"的进程。

在应用层面,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已实现规模化落地。据最新数据显示,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核心工业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AI智能终端设备、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渗透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百个应用场景、千个标杆案例"的示范工程,有效推动了产业创新实践。尤其在精密制造领域,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使产品质控精度提升超30%。这种"技术创新-场景验证-规模化应用"的创新路径,显著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周期。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已建成439.5万座5G基站,千兆宽带用户规模突破2.18亿户,网络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应用领域,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效显著:"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累计超过1.85万个,700家标杆5G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8%,产品良率提升12%。特别是在采矿、港口等垂直领域,依托5G专网构建的远程操控系统,有效减少了70%的高危作业人员。

5G技术演进持续加速,创新成果显著。IMT-2030推进组最新发布的6G技术路线图显示,通过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前沿技术的测试验证,端到端时延已优化至0.1毫秒级别。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夯实了现有工业应用基础,更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创造了发展空间——目前,全国330个城市的5G-A网络部署,正在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低空通信网络,为无人机物流、智慧巡检等应用场景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技术融合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1.5%,显著领跑工业整体增长。在AI终端需求持续释放的推动下,消费电子领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态势,得益于购新补贴政策,智能设备换机周期已缩短至2.3年。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开源生态的突破性进展: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已成功渗透能源、金融等10余个垂直领域,设备搭载量突破10亿台;开源欧拉(openEuler)系统装机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构建起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链。这种开放创新模式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技术接入成本,降幅达40%,有力推动了产业协同创新进程。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示范性样本。新版《规范条件》通过构建分级评价体系(基础指标+引领指标),推动企业实现从合规生存向高质量发展跨越。其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强制性要求,促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5%;同时,"矿鸿"等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吨钢能耗降低8%。这种"政策引导-技术赋能-标准升级"的协同机制,为重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消费端的"三升"战略有效构建了供需双向优化机制。在供给侧,核心举措"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产业协同效应。工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柔性制造能力,其中服装行业个性化定制的响应效率提升幅度达50%;在消费市场层面,AI智能终端与以旧换新政策的协同效应,预计将撬动3000亿元的市场增量空间。同时,环境监管体系的强化使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至112,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驱动力。

工信部的系列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技术-产业-制度"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在资本端,通过构建耐心资本引导机制,有效缓解了AI大模型等长周期技术研发的融资瓶颈;在标准端,人工智能标准化委员会秉持急用先行原则,实现了伦理规范与技术发展的同步推进;在国际合作层面,6G领域的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使我国在关键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至35%。这一系列制度创新,正在构建"技术突破驱动市场应用-市场反馈优化政策设计-政策保障反哺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体系。

展望未来,伴随5G-A的规模化商用进程加速,以及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人机协同制造、全息质量控制等创新场景将实现规模化落地。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融合进程中所衍生的数据安全风险、就业结构调整等挑战,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前瞻性布局。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在技术创新赋能与产业生态优化的双轮驱动下,正稳步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瞭新社)

文 | 朱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中国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