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您是不是有点不信任我?”
找战士申丽辉谈心时,面对他的突然发问,我不知如何回答,但我知道事出有因。
此前一天上午,我联系机关签派车单,准备下午出去办事。问及谁开车时,我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王超建的名字,他是我们连的资深驾驶员。
刚通知下去,排长杜世航就过来找我,说王超建下午负责专业训练,时间上有冲突,看能不能换个人。
我寻思了一圈,连里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都走不开,只有驾驶员申丽辉有空,但想到他还是一个新手,我直接取消了用车。
这天傍晚,二级军士长刘传洪见我还在宿舍工作,问我怎么没出去。之前,我和他说过,下午打算外出,可能回来得晚一些。
我回答说:“没有合适的驾驶员。”
“申丽辉不行吗?”刘传洪反问。
“他太年轻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听话听音,刘传洪微微一笑,随即话头一转:“上次,赵海广参加军械员比武,大家刚开始也是这么说,结果人家拿了第一名。”
去年,选晋成为下士不到半年,赵海广就主动报名参加军械员比武。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太年轻、没经验,就算参加比武,也只是凑人数、“当分母”。也有一些骨干认为他颇具潜力,连队这才同意了他的申请。
结果,赵海广非常争气,只用了一周时间备战,进步堪称“神速”,最终夺得比武第一名。
刘传洪的话,让我陷入沉思:确实,我对年轻同志认识有偏颇,总觉得他们容易出问题、不容易出成绩,因此对他们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可是我忘了,年轻同志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历练,急不得,也等不起。
说回申丽辉。之所以在谈心时当面质问,说明我的做法已经无意间伤害了他,他迫切希望我能及时作出改变。于是,利用一次教育时间,我当着全连官兵的面,检视自己对待年轻同志的欠妥之处,承诺今后一定多给大家创造锻炼的机会。
在我的建议下,连队赋予申丽辉等新驾驶员更多出车任务,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骨干带车,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从小车开到大车,从单车开进编队,这些年轻同志驾驶技能越来越熟练,有的开始主动请缨“挑大梁”。
今年初,军械员比武通知下发后,列兵杨志国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鉴于名额有限,杨志国起初没能入选,后来机关增加了指标,他才递补进去。
由于投入训练比别人晚了一周时间,营里组织首次摸底测试时,杨志国的成绩很不理想。好在他没有气馁,继续努力训练,很快把进度赶了上来。
但在比武中,杨志国出现了失误,最终只获得第10名。
“对不起,我没有夺得好名次。”比武归来,小杨找我道歉。
“获得第10名,你已经很棒了!”我说的是实话,作为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武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是难得。
经历这些事,我对年轻同志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们虽然军龄短、经验少,还会时不时地“冒泡”,但普遍都有建功军营的决心和抱负。要用信任的、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快速成才,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拖慢他们成长的脚步。
“年轻正好,未来可期。”每一名带兵人都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用心播种,静待花开。(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