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客流早高峰,尽管是在传统客流淡季的一月,安检口仍然人流熙攘又井然有序,“易安检”“一证通关”让旅客安检更快更便捷……
疫情之下,白云机场逆势“起飞”,超越美国亚特兰大机场成功登上2020年全球机场吞吐量首位。
为什么是白云机场?凭什么是白云机场?
疫情之下主动求变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民航业影响显著。但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力的控制、国内旅游及航空出行迅速恢复,白云机场主动求变,积极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等系列“提质增效”行动,积极调整运力部署,联合航空公司加大国内运力投入,推出“经广飞——粤飞粤暖心”市场营销活动,吸引游客来广州旅游。
——形成三级防控指挥体系,对所有入境航班和旅客实现闭环管控;先后出台8版国际入境航班管控指引,持续完善入境航班保障场地和配套设施的配备;建立重点管控航班“四个固定”保障标准,严格落实旅客测温、健康码查验全覆盖;圆满完成防疫物资运输、援鄂医疗队往返、境外包机等特殊航班保障任务。
——在国内疫情趋于平稳阶段,白云机场积极争取将受疫情影响冗余的大部分国际航班时刻用于国内航班,新航季国内航班数量同比增长23%。新增巴中、文山等10个国内客运航点,宽体机增长17.4%。联合航空公司、广州市文旅局、旅行社推出“经广飞——粤飞粤暖心”主题营销活动,促销特惠机票、派发免费旅游卡、发放机场购物免单大礼包……全力以赴拉动航空市场复苏。
“全球第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广东省和广州市疫情防控得当的应然收获。”民航专家綦琦指出,广东作为内贸和外贸大省,在疫情暴发后及时调整,第一时间启动内循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白云机场也因势利导,在国际航班几近停摆的阶段,主动调整进出港时刻,扩张国内航线和航班数量。“全球第一,也是白云机场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主动作为的必然成绩和结果。”
走出“前慢后快”的复苏曲线
2020年,白云机场客流量走出了一条“前慢后快”的反转曲线: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白云机场生产运输规模受疫情冲击明显,2月份客流曾下跌至“冰点”96.7万人次。自3月起,白云机场连续十个月各项生产数据持续向好:7月份运力投放居全国之首;“十一”国庆中秋假期八天共接送旅客133.13万人次、飞机起降1.01万架次,创下疫情发生以来多项新高;11月份单月客流量成为疫情发生后国内唯一一个突破500万人次吞吐量的机场。
作为广东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通道,白云机场客流量跃升背后,是广东迅速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所提供的强力支撑。
与白云机场客流量变化相对应的是广东的经济数据:2020年3月26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面复工;前三季度,广东GDP由负转正;前11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广东预计GDP超11万亿元,广东经济同样逆势而上,实现正增长。
从空荡荡的车间到机器重新轰鸣,从“缺人”“缺防疫物资”到“缺订单”“缺货柜”,政企携手,临危不乱,见招拆招,直到重回正轨。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客流量全球第一,这是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规模优势的一个具体表征体现,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交往的活力、潜力和优势。”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表示,据他研究,从机场旅客吞吐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从2010年1.25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2.13亿人次,同期纽约湾区从1.03亿人次增长到1.37亿人次,旧金山湾区从0.56亿人次增长到0.83亿人次,东京湾区从0.95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大湾区增长显著,潜力明显。
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珠三角地区民航市场近年来一直发展非常迅猛。据统计,2008年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运输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从1.1亿人次增加至2.23亿人次,翻了一番。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大湾区依然被认为是民航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对白云机场来说,现有的设施已无法满足民航客货运输快速发展的势头。白云机场现有3条跑道和2座航站楼,机场基础设施设计容量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目前已接近饱和。
当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经启动,三号航站楼和第四、五跑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未来,白云机场原T1和T2航站楼将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白云机场第一航站区。同时,以规划建设中的T3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停车楼为主,构成白云机场第二航站区,第二航站区设计为单向逆时针的循环系统,将实现零交织、舒适便捷、快进快出的通行效果。
目前,白云机场按照2030年飞机起降7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2045年飞机起降8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00万吨进行规划。最终将实现5条跑道、2个航站区的规划格局,汇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铁、城轨等多种交通工具,天空、地面联结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白云机场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经济腹地,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李堃表示。
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