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4月8日,国家数据局印发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面向应用需求旺盛、发展基础良好、经济社会价值高、示范带动力强的领域,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
据悉,此次开展的试点工作将通过两年的试点培育,形成一批资源丰富、应用创新、生态繁荣、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数据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探索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新路径,积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运营经验,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
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将激发创新活力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连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去年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各领域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据生态体系。
《行动计划》提出,发展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包括积极推广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重点培育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鼓励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稳慎探索个人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构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此次试点工作针对的是五类可信数据空间中的三类,即企业、行业和城市。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类试点对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企业试点为行业和城市试点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践基础,行业试点在企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则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三者共同构建起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立体化格局,为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发展新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全面的探索路径。
“在经济层面,可信数据空间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要素在不同产业、企业间的流通与融合,释放数据价值,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盘和林表示,在社会层面,可信数据空间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如医疗领域的数据共享可以加速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研发,教育领域的数据互通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在国家治理角度,可信数据空间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撑,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多方合力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发展
此次开展试点的三类可信数据空间,都是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活跃领域。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数据的主要需求方和生产方;对城市来说,政府需要通过数据要素来优化城市治理,对数据要素的需求旺盛;而对行业来说,如果按照单个企业来设置可信数据空间,那么其他企业可能无法从数据要素流通中获益,所以要从全行业的视角来布局数据可信空间。
对此,试点工作提出,支持龙头企业等运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深化数据驱动型创新实践,完善数据供给机制。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便利性数据产品和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用数创新。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行业,支持培育特定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赢的数据流通利用机制。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求,探索公共数据融合企业数据等创新应用的有效机制与激励措施,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在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各地也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可信数据空间。江苏省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工作方案,围绕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数据空间。北京率先打造金融领域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汇聚220类数据资源,全面覆盖330余万家市场主体,支撑首都数字经济发展。湖南省提出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1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产业链端到端数据流通共享利用,以长株潭一体化为核心,探索建设都市圈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高效流通与协同应用等。
尽管如此,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依然面临重重挑战。盘和林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技术集成难度较大。标准上,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安全标准,导致数据流通不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人才上,既懂数据技术又懂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也会制约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他建议,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组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安全标准,为数据流通和共享提供规范依据。同时,强化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将成熟的、性能优越的可信数据空间向全行业乃至全国进行推广。(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