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侨胞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满载着丰富的海外生活与工作经验重返故土,以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搭建文化桥梁等众多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力量。此外,他们不仅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促进着中外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理解。
归国华侨王雪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虽在美国侨居多年,但王雪对故乡深怀无尽的思念与眷恋。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她与源自祖国岭南、承载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不期而遇。因由热爱,她毅然回归祖国、来到广州创业。多年来,王雪致力于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古老的香云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透过香云纱这扇窗,架起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归国华侨王雪
“我有再次出发的勇气”
2012年,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王雪前往美国洛杉矶旅居,并以此为契机,对多元文化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几年后,随着家庭逐渐稳定,王雪开始考虑寻找并发展自己的事业。“虽然当时我已经50岁,但我认为自己既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也有再次出发的勇气。我希望我的后半段人生和前半段人生一样精彩。”
“年轻时,我有一个做服装设计的梦想。”王雪告诉瞭新社记者,“后来这个梦想由于种种原因搁置,所以重新出发之际我想遵从自己内心的热爱,努力去实现我的‘服装梦’。”怀揣着初心与满腔热情,她把目光投向了服装行业。经过对美国的服装市场进行多番考察后,她发现,美国的许多聚会或活动场合有正式的着装要求,而许多亚洲女性由于身材娇小,在出席聚会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又彰显东方气韵的衣服。
发现了市场需求后,2018年,王雪在美国洛杉矶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并开设了店铺,主要生产和销售适合亚洲女性的晚礼服。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王雪发现,许多美国本土的服装设计师因不了解与东方审美,所以无法设计出真正富有东方韵味的服装,且西方的面料色彩大多艳丽而张扬,与东方内敛低调的属性存在着很大差异。面对种种困境,王雪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思考解决办法,2019年,为突破设计瓶颈、寻找更适合的服装面料,她联系到自己的母校——华南农业大学寻求帮助。
此前,王雪并不知道香云纱,在与母校老师交流中,她偶然得知老师们在做关于“香云纱时尚化设计”的课题研究。王雪向瞭新社记者表示,“初看照片时,我觉得香云纱面料的颜色很深,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后来老师们带我去晒纱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我才对香云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晒纱场(资料图)
王雪告诉瞭新社记者,即使时隔多年,她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在晒纱场见到香云纱时内心的触动与震撼之感。“穿过一片甘蔗林,我的眼前豁然开朗。红云一般的轻纱平铺在青草地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工人,他一边唱着歌,一边在收纱。此时‘大美农村’与‘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乐观主义精神’立体生动地呈现在我的面前。香云纱幕天席地受大地滋养,吸取日月精华,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在那一瞬间,王雪对香云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春遇香云许终生”,当王雪得知香云纱这一课题项目将要结题停止运营时,她表示希望能够从老师手中接过这个传播使者的担子。“我愿意将自己的下半生投入到发展和推广香云纱的事业中,把这种独特的面料和中国人乐观的精神展现给更多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这样,怀揣着年轻时的初心与梦想,携带着老师们的殷切期望,王雪接手了由项目诞生的“香云故里”品牌,并从此与香云纱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雪分享香云纱的时尚化设计
在海外生活多年,王雪对故乡深怀无尽的思念。她坦言,香云纱不仅折射着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更唤醒了她内心深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作为华夏儿女,我有责任守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承担香云纱的守护重任,2019年,王雪逐渐将自己的事业重心转回国内,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香云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香云纱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香云纱又名莨纱(绸),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经过植物薯莨暨矿物河泥染整的丝绸面料,富有岭南特色暨浓郁的东方韵味,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曾创造了广东丝织业和丝绸贸易史的辉煌。
香云纱面料
据介绍,唐代已有关于薯莨的内容记录;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到国外;在清代,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莨绸主要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其中锦纶会馆便是清代广州丝织行业行会所在地,见证了明清广州丝织业对外输出、发展和繁荣历程;民国初期,南海、顺德、广州等地相继开设了织造和晒莨的工厂,珠三角呈现出莨纱生产的欣欣向荣局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历史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强,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锦纶会馆(资料图)
这种面料生于大地、利于大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与自然循环相依,是万物精华的产物,汇聚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更为奇妙的是,香云纱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面料,随着时光的流逝,香云纱会变得更加柔软、润泽。香云纱的色彩单一大气,虽色彩不鲜艳但有时光的厚度,且历久弥新。
如何保护香云纱,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创业初期摆在王雪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此前对香云纱这一面料知之甚少,王雪便以清零空杯的心态去深入学习,多次亲临晒纱场与晒纱师傅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香云纱制作的工序环节。“香云纱的制作加工需要经历坯绸准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摊雾等工序。正是这一系列复杂的环节让我认识到香云纱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王雪向瞭新社记者介绍,香云纱染整的环节十分繁复,需要高度的专业制作技能,制作香云纱服装的师傅也数量有限,因此,王雪非常注重生产与制作人才的培养,在打造品牌的同时,王雪系统化地培养香云纱服装的制作师傅,力求将这一珍贵的面料焕发更大的价值,让华美的香云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香云纱的制作工序之一:晒纱(资料图)
“我想将香云纱打造成为一张既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又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时尚名片’。”怀着这样的愿景,王雪全身心地投入到香云纱的传承与推广中。在此过程中,王雪以面料为纸,以针线为笔,描述着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创新设计理念,王雪将香云纱独特的面料色彩与西方前沿设计剪裁样式相结合,使香云纱的设计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推出了“寻根之旅”“木棉文化”“满洲窗”等香云纱系列服装,并融合广府文化推出“岭南花”系列服装。
“非遗技艺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播。”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王雪敏锐地把握这一机遇,率先在行业内引入线上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让香云纱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技艺。“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并尝试跳出舒适圈,通过科技赋能,将香云纱带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多年来,王雪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国潮精品,并将香云纱的系列服装带到美国洛杉矶的秀场上。“香云纱凝聚着广大侨胞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在美国,许多海外华侨都会向王雪分享自己祖辈穿着香云纱的故事,“香云纱能瞬间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让大家找回了家族记忆中的文化‘乡愁’。”在王雪看来,香云纱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材料与非遗技艺,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用“文化”这一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
回国发展后,王雪也积极在侨务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侨胞群体在推动中外交流方面添砖加瓦。如今,王雪在国内担任了多个侨界职务,如广东省侨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侨联兼职副主席、华林街道侨联主席等。
“侨胞群体在推动中外交流和祖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王雪向瞭新社记者表示,“以‘侨’为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王雪连续多年策划、组织并参加了洛杉矶新年新春音乐会、“传承杯”艺术节,策划、主办了洛杉矶“多彩非遗”秀,并主办多场相关展览及研讨会等。“让香云纱的独特魅力以‘中国面料’‘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在美国的秀场和展览上绽放,是我引以为傲的‘小目标’。”
“香云故里”洛杉矶秀场
“‘文化’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世界语言。我想用这一世界语言在海外讲好中国的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更好地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全方面地走向世界,王雪以香云纱为媒,与甲骨文、粤剧、大漆、潮绣、蜀绣等其他非遗技艺进行跨界联动,在海内外搭建文化交流的“连心桥”。在谈及跨界联动推广时,王雪告诉瞭新社记者,2024年,她与粤剧名家共同成立了中美非遗交流协会,“我们希望通过向海外华侨介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遗迹中寻找文化的根脉,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民族自信。”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锦纶会馆于2008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王雪介绍,锦纶会馆是香云纱染整技艺宣传、推广阵地,为传播“非遗+”文化理念,开展系列活动提供了场所。近年来,依托锦纶会馆,王雪带领团队举办了文化沙龙、茶话会、研讨会和时尚秀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同时联合线上资源,动员更多力量,形成广泛联动,令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真正地活起来、“火”起来。2021年,锦纶会馆成为国家丝绸香云纱展览馆,建筑、人文、学术、非遗等多领域文化在此融合,实现产、学、研的高度统一,成为“古建活化”的典型案例。
2021年王雪在锦纶会馆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回望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王雪十分感念自己“生逢其时”。“我很庆幸自己处在这样的新时代,拥有这么多好的机遇。通过香云纱这扇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东方智慧’,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信号频传,民营经济利好政策持续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机遇,消费态势稳步复苏,高科技领域的成长潜力持续攀升,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兴业的决心。“我认为目前的形势非常适合广大侨胞回国发展。”不仅如此,王雪还鼓励年轻一代侨胞抓住机遇,勇立潮头,将他们在海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祖国的发展建设中,为新时代发展注入新活力。她坦言,未来也将重点做好对年轻一代侨胞的文化传播工作,让他们更好地寻根中国,为中国新时代发展贡献“侨”力量。(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