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作为各大应用场景的重要终端,手机在休闲娱乐、即时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功能越来越多,迭代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高的闲置量和报废量。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或将达到60亿部,闲置和废弃手机的数量仍然还在增加。
废旧手机中含有金、银等贵金属,回收再利用具有很高潜在价值。不过,废旧手机数量虽然庞大,但参与回收的比例却不高。数据显示,在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的6亿部至7亿部废旧手机中,回收处理量仅为2亿部至3亿部。由于回收手机通常面临较大折旧成本,很多人把已经“卖不上价”的手机直接锁进抽屉。
更重要的是,手机与个人隐私信息密切相关,即便旧手机已恢复出厂设置,但仍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获取聊天记录、支付信息等敏感数据。出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考虑,不少人宁愿选择将旧手机封存也不参与回收。
过去,废旧手机的回收行为具有碎片化特征,消费者大多选择二手平台转让闲置。近年来,旧手机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数据泄露隐患、定价机制不透明、分级评定体系尚不完善、售后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成为废旧手机回收和流通环节中需要解决的痛点和堵点。
近日,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顺利完成试运行,并开始面向省会城市开通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下单,选择上门服务或邮寄保密回收。手机将被送至专业的处置基地,经过安全拆解、机械破碎和末端熔炼等环节,实现安全销毁。整个过程可视化、可监控、可追溯,有效保障了消费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这样的集约化处置模式,有助于解决废旧手机回收中的数据安全难题,推动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使闲置设备中潜藏的贵金属资源再度被唤醒,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废旧手机的充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关于废旧手机回收过程中痛点和堵点的破解之道,集约化处置仅仅是第一步。从粗放回收到集约处置,再到精细利用的转型,才是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转型过程需要技术创新、消费理念和市场机制的同步升级,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