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式,对我国加快建成科技强国至关重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新型举国体制“新”在何处,明确其重要意义,同时还要避免将其泛化。
新型举国体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集中有限资源实现国家意志的资源组织调配方式,传统举国体制有力支撑了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的成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出鲜明时代特征。
在战略目标方面,传统举国体制主要用于支撑军事和国防需求,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了捍卫国家安全,我国运用举国体制组织实施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随着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新型举国体制在支撑重大军事和国防需求的同时,更加强调支撑重大产业发展需求,以统筹保障国家发展与安全。
在实施主体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部委所属科研院所、地方科研机构和国防研究机构“五路大军”构成当时我国科技力量的主体,其中的优势科技力量也是传统举国体制的实施主体。当前,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四支力量”构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其中,相较传统举国体制,国家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是“新增”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主体,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突出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市场化特色。同时,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新型举国体制实施主体的自主性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也已显著提升。
在组织方式方面,传统举国体制中科技力量的动员组织和科技资源的集中配置主要以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这是由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一方面,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指令是调动各方面力量、配置各种资源的基本方式,运用举国体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当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当时的“五路大军”均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使得通过行政指令进行组织调动合理可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科技力量的动员和科技资源的集中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一方面,在各类创新资源的汇聚配置过程中,将以市场化聘任、合同研发、技术交易等各种市场化方式为主。另一方面,在各方科技力量的动员组织过程中,市场机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成果应用方面,传统举国体制中,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往往以“能用”为标准,主要解决“有无”的问题,对成本和效率则难以顾及。新型举国体制中,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重大科技攻关成果以“好用”为标准,不仅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还要解决“优劣”的问题,对成本和效率的考虑从一开始就内含于攻关目标之中。原因在于,新型举国体制中,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要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在相关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只有具备成本和效率优势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
建设科技强国需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深度重塑。随着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应对大国战略博弈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必然要求。当前,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推动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亟待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凝练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并面向重大科学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有组织的协同攻关。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应对大国战略博弈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近年来,我国在高技术领域受到体系化遏制、系统性打压,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造成重大冲击。我国部分遭受遏制打压的创新链产业链所面临的严峻处境表明,仅依靠相关创新主体自发、分散的努力无法有效应对这种以国家意志为统领,跨部门、跨领域乃至发动联盟体系组织力量进行的围堵封锁。应对大国战略博弈,亟待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员组织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配置高水平科技人才、大规模科研经费、先进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等高端创新资源,凝聚强大攻关合力。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重大科技攻关带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及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新型举国体制在能够为我国应对重大科技挑战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也可能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原因在于,在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过程中,国家投入大量科技资源、制定专门创新政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科技创新领域的“马太效应”,即被遴选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创新主体与其他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企业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市场竞争秩序。
因此,要避免新型举国体制的泛化,对于原创性和基础性科学研究以及前瞻性和储备性技术创新,应按照常规方式布局实施,不宜采用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应瞄准需求明确、目标清晰、竞争激烈的重大科技攻关,以“科技大会战”的方式限期突破。此外,一旦重大科技攻关完成,新型举国体制要及时退出,使国家创新体系回归常态。(瞭新社)
作者:韩军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