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是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题中之义,是宗教院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宗教院校是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方面其他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教育机构,是培养爱国宗教后备人才、正确阐释宗教教义、培训在职宗教教职人员的重要基地。在宗教院校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是其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进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我国宗教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新时代我国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新时代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紧扣时代使命,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要求融入课程建设,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守正创新,丰富课程内容。
2018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对宗教院校开设公共课程、配置编写教材作出部署要求。上海市民宗委认真落实,先后成立市宗教院校服务中心,指导更新公共课教材,开齐配强公共课,并成立教研组集体备课、研发课程教案,在宗教院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精品课程。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路径,打造“开学第一课”思政教育品牌,在每学期伊始,邀请权威专家、宗教工作领导干部结合时政前沿、宗教工作为全市四所宗教院校师生授课,同步传达 中央决策部署,引导全市宗教院校学生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认同,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聚焦核心任务,将思政课建设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同步推进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应当围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应从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我国宗教、推动我国宗教文化创造性转化等方面下功夫,讲好中国宗教故事。
在上海市民宗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宗教院校服务中心结合城市特点,为全市各宗教院校师生举办“中国化大讲堂”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宗教院校中国化文创作品设计大赛及展演活动,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结合国家安全宣传日、《民法典》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等活动,丰富思政课程形式,邀请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学者、专业律师、民宗干部为全市宗教院校师生开设讲座,切实增强院校师生法治意识。
三、坚持效果导向,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坚持效果导向,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是推动各类学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思政课”即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注重提升思政课内容的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听课、能领会、可践行。
宗教院校作为培养宗教界后备人才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铸魂工程。在强化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的同时,要注重提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积极引导宗教与时俱进。
上海各宗教院校充分利用城市红色教育资源, 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新生入校第一周为爱国主义教育周,已成为上海各宗教院校长期坚持的做法。各院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前往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学,追忆红色历史渊源,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思政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入脑入心,切实增进宗教院校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拓宽视野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宗教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人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思政课建设上,各宗教院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从教育教学、师资建设和科研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好“三个基地”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理念、路径,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体系;要拓宽视野格局,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形成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宗教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条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管厚爱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院校公共课程建设相关工作的要求,在上海市民宗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宗教院校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建立了由政、教、学三支队伍力量共同组成的宗教院校公共课师资库,针对本市宗教院校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根据各院校个性化需求制定课程,配送到校。结合全市民族宗教工作项目,各宗教院校在每年6月上海民族宗教政 策法规宣传月、12月《宪法》宣传周,做到年年有主题,年年有部署,年年有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海上论道”“家在上海”等品牌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重要活动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乘历史大势,走人间正道,宗教院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九 个必须”为根本遵循,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上深入推进,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宗教院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合格的爱国爱教宗教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宗教界积极力量。(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