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 转型金融从“呼声”逐步走向实践

2024-10-16   

“双碳”目标提出至今已有4年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稳妥有序推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传统高排放或较难减排行业低碳转型,成为重要方向。

转型金融因此应运而生。“在实践中,研究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不断凸显。”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相较服务于“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为高排放或较难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确保“安全降碳”的前提下,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这渐渐成为业界共识。“受益于绿色金融业务的快速拓展,中国转型金融实践也在加快推进,未来,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望共同构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表示。

国家层面转型金融标准经多轮论证

近几年,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推动下,国际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取得不少进展。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研究,国际层面新发布或更新的转型金融标准呈现明显的清晰、严格和融合的趋势,更倾向于采用目录式,充分体现基于科学的转型方式,多数具有定量化阈值,国际可比性和互操作性较强。

国内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起草的煤电、钢铁、建材、农业4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已经多次论证,此外,还有多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研制工作正在推进。

在地方层面,有条件的地方正基于当地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根据共同原则,制定地方层面的转型金融标准。部分地方转型金融标准已落地使用,通过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际上,据业内人士透露,为尽快为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遵循“急用先行”原则,在一些共同原则基础上,不少地区制定了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截至2024年5月,上海、河北、浙江、重庆等地共制定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31项,其中23项已正式发布。已发布的15项界定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范围的标准,均采用目录清单形式,这些标准基本覆盖重要的传统高碳行业,例如,有色、化工、建材等。

不过,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在制定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例如,权威性不够、统计尚不成熟、各地的转型标准之间缺乏可比性、激励政策不足、转型金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等,影响了企业参与转型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多个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出台,但缺乏统一的国家级权威标准。”马骏表示,制定国家级的转型金融标准是当务之急。

强化信息披露 减少“漂绿”担忧

在鼓励转型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质疑是如何避免“漂绿”。从政策端来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高碳行业的贷款总量受到压缩,而转型金融旨在支持这些行业中可转型的经济活动。对此,马骏表示,要对高碳行业中不可转型的部分继续压降贷款,对可转型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多贷款支持。

这也提出了一个技术性难题——如何识别高碳行业是否在真正降碳。

在业内人士看来,做好相关信息披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对于如何披露,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了《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涉及转型金融的诸多方面,对转型活动的融资主体(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在披露的细节方面,ISSB准则正成为国际层面的“共同语言”。在2023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来自64个司法管辖区的近40个组织承诺采用或使用ISSB准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重要国际组织都表示支持ISSB准则。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组织修订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与ISSB准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整体架构相同、核心要素一致。

在马骏看来,国内应尽快制定基于ISSB的中国版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目前,财政部已经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希望能尽快出台正式版本。”他补充,这些准则应基于ISSB的两个准则,并包含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将明确告知企业在何时必须披露相关信息,包括碳排放数据和转型计划,以倒逼企业采取行动,确保企业按时披露信息。

通俗来讲,就是市场主体应该披露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企业目前的碳排放情况以及实现零碳排放的整个过程是如何推进的。例如,当企业宣布3年内要减碳30%,应当把目标拆解到具体的年份和各个业务条线,并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监测方法,并披露详细的碳排放数据、估算办法以及具体的减排办法。例如,企业是完全靠自身努力实现净零排放,还是购买了碳信用产品进行抵消,这些信息都要披露清楚。

推动落地 丰富支持绿色转型政策和工具

应当看到,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但是在转型金融和公正转型方面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转型金融产品规模来看,当前我国转型金融产品主要依托绿色中长期贷款和可持续发展类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金融创新及支持力度距离转型金融的实际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副主任何晓贝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在充分借鉴绿色金融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公正转型金融管理体系。

一些地方已经有了积极实践。例如,2024年9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广东金融学会、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份陶瓷行业转型金融省级团体标准《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与云浮市发展和改革局按照《实施指南》转型金融标准框架,于近期指导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为云浮市辉鹏陶瓷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725万元。

“云浮市现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20家,陶瓷年产量约1.1亿平方米。近年来,云浮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但在促进传统高碳行业转型的金融支持新领域,也面临着缺失操作标准和评估机制问题。”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实施指南》正是解决了金融机构在提供转型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指南》发布后,农业银行云浮分行迅速行动。在《实施指南》框架下,云浮市辉鹏陶瓷有限公司经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认定为转型企业,并出具《转型主体认定报告》,该公司将通过《实施指南》中的建筑陶瓷行业低碳转型技术路径进行转型,并承诺不再新建具有“碳锁定”效应的项目,逐步实现陶瓷企业的绿色生产和节能降碳。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为该公司发放了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与企业约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碳排放强度目标,例如,该公司在后续贷款时,经第三方认定仍属于转型企业,便可在同等利率条件下享受5至10个基点的贷款利率优惠,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低碳转型的动力。

可以看到,《实施指南》的出炉为转型金融创新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同时也离不开第三方公司的评估。“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银行和企业在没有足够激励的情况下,可能缺乏开展转型金融的积极性。”业内人士表示,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迫在眉睫。

对此,何晓贝建议,商业银行内部应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各分支机构针对煤炭、煤电、钢铁、化工等碳密集型行业开展转型金融业务、支持公正转型的积极性。商业银行可以从绩效考核、信贷规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审查审批、经济资本、内部审计等方面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马骏表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例如,浙江省一些地区已经搭建了企业碳账户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免费的碳计量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碳排放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此外,他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加强能力建设,确保自身能够提供合适的转型金融服务。“许多企业有转型意愿,但缺乏制定转型方案的能力。”马骏称,金融机构需要拥有规范的流程和能力,以确定哪些企业或项目符合转型金融的要求。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对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工具,例如,转型规划和指南,帮助企业降低转型成本。(瞭新社)

编辑:姚珏 责任编辑:谢图南

来源:金融时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