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天气转凉,如何防治关节炎

2024-10-15   

寒露已过,随着天气转凉,许多人的关节开始明显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关节炎犯了。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类型。

骨性关节炎

它的发生主要是关节软骨不断退变所致,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发人群包括老年人、肥胖人群、长时间干重活的人群。女性体内激素会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患关节炎的风险也更高。近年来,办公室白领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保守估计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人。

类风湿关节炎

它是一种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基本病理表现,造成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致残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5~50岁年龄群,女性多见。目前,病因不清,有人认为与寒冷、潮湿天气有关,其实两者无明显联系,目前,这种疾病也尚不能根治。

痛风性关节炎

这种关节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从血管中析出,继而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青年男性(18~29岁)患病率高达32.3%。痛风急性发作时可见红肿热痛,伴活动受限,与高尿酸血症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不同类型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疾患,也可引起关节痛。一些关节的局部感染、副肿瘤综合征、遗传代谢类的疾病,也可能表现在关节上。因此,出现不适后,需及时就医排查。

关节炎的症状

关节炎的早期表现和先兆很多,如轻中度运动后出现膝关节持续疼痛,上下楼梯、下蹲起身时有膝关节疼痛症状,关节活动时能听见弹响,且天气变凉后上述症状更容易发生。

关节疼痛和压痛是骨关节炎最突出的症状,其中以髋、膝及手指关节最常见。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重度骨关节炎可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

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关节疼痛、僵硬、压痛、发热和肿胀,尤其是手、手腕、脚、脚踝、膝盖、肩膀和肘部的关节最常受影响。此外,患者还可能经历疲劳、全身不适,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典型表现为突发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多数可在数天自行缓解。若血尿酸水平长期升高,痛风性关节炎迁延不愈,则可进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如何防治关节炎

首先,超重(体重指数或BMI为25-29.9)或肥胖(BMI≥30)是导致关节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若体重长时期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关节过度负重,可加速软骨磨损、韧带老化、骨量丢失等退行性变。

因此,骨关节炎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对于存在减重困难的患者,可以借助手杖、助步器等工具辅助行走,减轻关节负重。有研究发现,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负重将减少4公斤。

其次,强壮的肌肉不仅有利于减轻关节负重压力,还能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关节炎患者应该通过合理的肌肉锻炼来保护膝关节,尤其是要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但需要注意的是,肌肉锻炼应当尽可能在非负重状态下或少负重状态下进行,如选择骑自行车、游泳、步行等运动,不建议进行登山、快跑等运动,同时每次运动量及运动时间都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不可因过于求快而加大运动量或延长运动时间,这样反而会加重膝关节损伤。

再次,潮湿、寒冷的环境是加速关节病变的重要诱因,秋冬季气温下降时膝关节疼痛更容易频繁发作。因此,加强关节保暖是每一位患者都要做的事。

加强关节保暖的方法很多,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其次,佩戴护腰、护膝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仅具有保暖作用,还可以起到运动时稳定关节、加固韧带、保护肌肉防止拉伤等功效。

第四,对于已经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患者来说,可在家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自我疗法有助于改善关节不适症状,例如,泡洗、热敷、熏蒸、艾灸等。

可以将花椒、干姜、小茴香,加水后煮沸,待温度降至皮肤可接受程度时倒入桶中泡洗病变关节,周围用浴巾包裹以减少热蒸汽外散。也可将上述药物用毛巾或纱布包裹并扎紧一端,制成热敷包,放置于锅内隔水蒸,待热敷包湿润且有药味散出后取出,稍放置等温度下降后可热敷病变关节。

进行上述自我疗法要防止烫伤皮肤,温度不可过高,同时如果上述自我疗法不能有效改善症状,还是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最后,要想保持关节健康还要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现有研究发现,饮食因素参与了关节炎的发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促进病情进展,加重关节疼痛症状。

对于关节炎患者而言,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素、优质蛋白质、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钙等物质的食物,如各类蔬菜、水果、豆类、坚果、鸡鸭等家禽肉、鱼肉等,少吃羊肉、猪肉等红肉。在烹饪方式上应尽可能简单,避免微量元素及抗氧化成分损失,烹饪时多使用亚麻籽油、橄榄油、玉米油等来代替动物油及各种人造黄油。(瞭新社)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李玲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