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擒敌术表演方队目光炯炯,招招到位;刺杀操表演方队身形矫健,动作凌厉……8月8日,武警工程大学训练场,第九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训练成果汇报表演中落下帷幕。
本届军事训练营由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主办,武警工程大学举办,以“走进橄榄绿·激扬青春梦”为主题。7月26日以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6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古城西安,参加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观摩体验、比武竞赛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当青春邂逅“橄榄绿”,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届军事训练营,见证青年学子的收获和成长。
参训学生进行队列动作训练。
一张落泪的照片
红色故事触动心灵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二学生高蕾的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她神情专注,下颌微扬,眼角带泪。照片拍摄时间为2024年7月30日,地点在武警工程大学大讲堂。
当时,大讲堂里正在上演武警部队文艺情景课《红肩章》。情景课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紧急集合的哨声骤然响起,暴雨袭击山区,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紧急驰援。为了抢救一名落水老人,孙明礼跳进湍急的洪流。老人获救了,他却消失在洪水中……
“我爸爸曾在武警部队服役,他平时很忙,在家时间很少。”提及父亲,高蕾过去多有埋怨。看到孙明礼不顾个人安危、勇救群众时,她明白了父亲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泪水不觉湿润了眼眶。这一幕被武警工程大学政治工作处干事李智抓拍下来。“当时很多同学都哭了,大家看得非常投入,反响强烈。”李智说。
“‘红肩章’是武警部队的一个鲜明标志,也是忠诚卫士的重要象征。情景课讲述的4个故事引人入胜,演员的演绎极具感染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军事训练营综合计划组副组长张林介绍,红色是人民军队的精神底色,本届训练营围绕理想信念、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安排6次授课,并借助陕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增进参训学生对人民军队的了解。
“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毕远佞以延安精神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堂精彩的理论课。
“以前觉得延安精神很抽象,听了老师讲的事例,尤其是南泥湾大生产、窑洞里烧木炭等故事,让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了更多的理解。”来自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的学生田梓含说,她的家乡紧邻延安,以后将带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再去南泥湾、进窑洞实地体会延安精神。
“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往往蕴藏在厚重的史实和具体的革命文物中。”张林介绍,陕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有众多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训练营将现地教学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为参训学生讲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
从西安出发向北,照金、吴起、瓦窑堡、宝塔山,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专家理论辅导授课,参训学生来到延安精神的重要起源地照金。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层展厅,一根粗大的麻绳串起的几颗手榴弹,引发参训学生讨论。
“这是照金军民发明的独特武器‘麻辫手榴弹’。红军战士把手榴弹举过头顶,抡几圈甩出去,不仅扔得远,威力还大……”讲解员介绍,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参观结束,来自红色热土的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学生何城感触很深,他说:“这些‘土办法’在我的家乡也有很多。老师说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想不管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在,都需要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广西代表队领队潘显鹏说,经过这次训练营,他对如何在学生军训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传统教育,有了更多的想法。
图①:参训学生进行队列动作训练。
图②:参训学生进行刺杀操训练。
图③:在武警陕西总队某机动支队,参训学生体验军营文化。
一道肤色分界线
磨砺筋骨锤炼作风
夏日骄阳似火,经过训练后,参训学生不仅晒黑了脸庞,挽起的袖口附近也晒出了一道明显的肤色分界线,他们说那是训练的“勋章”。
左手持盾牌、右手握警棍,士气高昂、喊声震天……临近中午,武警工程大学训练场,参训学生在军事教员卜振东讲解示范下,认真进行警棍盾牌术训练。尽管迷彩服早已浸透汗水,他们没有一个人要求休息,一招一式动作到位,丝毫不打折扣。
“警棍盾牌术是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实施有效驱散和抓捕的一项基本技能,具有防护性强、攻击迅速等特点。”卜振东说,训练讲究棍与盾的配合,进攻与防守的转换,有利于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磨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军事训练营综合计划组工作人员姚刚介绍,为突出训练的“战味”,他们在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规定课目基础上,着眼武警部队特色,增设擒敌术、警棍盾牌术等课目,并在武警工程大学某训练基地开展宿营和野炊训练,提升学生军事技能,磨练意志品质。
8月1日,沣河河畔,参训学生进行15公里拉练。队伍一路向前,滚滚热浪袭来,队员体力急剧下降。最后3公里时,“加油”声在队伍中此起彼伏。“这时候觉得终点还很遥远,双腿渐渐不听使唤,开始有了放弃的念头。”来自四川的王圣林说,“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反复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当所有人通过终点,那种战胜自己的成就感、坚持到底的喜悦涌上心头。”
“高温环境下野外拉练,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姚刚介绍,此次拉练全程约4个小时,途中依次设置通过“染毒”地带、敌机空袭隐蔽和武装奔袭等课目训练。
“这样的拉练够硬核,野外行军氛围感拉满!”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马昊哲说,长途行军、穿插多种“敌情”,拉练虽然苦,但练的是真本事。
训练收获有多少,还要看最后阶段的考核。入营之初,大家就知道会有这样一场严格的考核,于是他们在训练中一直高标准、严要求。
碰倒标志杆,加5秒;三角巾或敷料掉落,加5秒;漏跑标志杆,加5秒……翻开考核评分表记者看到,战场医疗救护课目加分扣分项目一目了然,考核组依据现场情况给出评分。
“考核紧扣每个环节细化动作要领,让评分更加公正客观。考核验收既是了解训练情况的手段,也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军事训练营教学考评组组长李博介绍,从严施训、从严考核,培育顽强的战斗作风,能让青年学子体验真实的部队训练,加深他们对军营的认识。
来自山东大学的于哲说:“烈日下的队列训练、训练场上的擒敌术、野外的长途行军……艰苦但充实的训练生活,让我找到青春绽放的感觉,所谓淬炼成钢就是这样吧!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一个红色笔记本
立志报国绽放梦想
“我渴望进一步了解武警部队,在这里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报到第一天,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冯皓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这个印有军事训练营营徽和武警工程大学校徽的红色封皮笔记本,是开营之初训练营为参训学生准备的礼物,希望他们记录成长点滴,留下珍贵回忆。
去年8月,冯皓轩的家乡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海阳村遭遇强降雨,部分房屋和农田被淹。危急之时,武警部队官兵赶到,为村民搭建帐篷,送来生活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我一直记得他们在风雨中穿梭的样子。”冯皓轩说,暑假前听说有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可以走进武警工程大学,他第一个报名。
对军营好奇,希望了解部队,是很多学生报名的初衷。
带训骨干任政南说,很多学生想投身军营,但对真实的军营并不了解。一开始,一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不理解严格的管理,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
浙江省八一学校学生李炜祎直言,起初自己也接受不了集合时跑步、定时收手机、到点就熄灯的要求。“慢慢地,我发现严格的纪律要求,让我时间观念更强、做事不拖延,放下手机后作息更规律了,和同学交流互动增多,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李炜祎说。
从不情愿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从不理解到认同,参训学生的转变发生在悄然间。任政南说:“现在,学生们初步有了兵的样子。随着活动进程的推进,找我咨询参军入伍标准、军校报考流程的学生越来越多。”
今年上半年,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相安报名参军,因名额有限未能如愿。这个暑假,他报名参加了军事训练营。在武警陕西总队某机动支队的参观活动,给相安留下深刻印象。
威风凛凛的垫步刺、刚劲有力的左摆拳……训练场上,支队官兵依次表演刺杀操、擒敌术、攀登等课目,令在场学生目不暇接。当特战队员从高楼上纵身一跃进行索降表演时,学生们不禁叫出声:“太帅了!”
“训练场上的刻苦训练、大汗淋漓,大讲堂里的静心聆听、热泪盈眶,都让我更加了解人民军队,知道了参军入伍意味着什么,也让我入伍的决心愈发坚定。”相安说。
参加过4届军事训练营活动的江西省代表队领队、井冈山大学教授肖刚云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接到去年参训的学生余祥宇的报喜电话,得知余祥宇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
时光匆匆,14天的军事训练营活动很快画上句号。闭营仪式上,760余名学生唱响军歌,歌声响彻云霄,他们将坚定勇敢地奔赴下一个目标。
记者了解到,代表队返程后,各地将通过媒体平台宣传优秀参训学生事迹,组织校园分享会分享参训心得,发挥他们的火种作用,带动、影响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国防。
离营时,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刘书雅在笔记本上郑重写道:“下一站,军营。”
【亲历者说】
“倍速”生活的蜕变
■广东省代表队领队 林坤将
我来自广东省教育厅,有幸连续两年作为领队参加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见证了青年学子的蜕变成长,感受到国防建设的青春力量。
学生们说,在训练营过的是紧张的“倍速”生活。洗漱5分钟、整理内务20分钟、用餐30分钟,不能熬夜、不能赖床、不能“等会儿再干”……刚开始,这样快节奏的生活和严格的约束让学生们很不适应。有学生疑惑,这样与时间赛跑的意义是什么?带训骨干解释,在战场上一分一秒都可能决定胜负。穿上军装,就选择了紧张、自律的生活,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一名能够保家卫国的合格军人。在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下,大家慢慢适应了规律的生活,战胜了“拖延症”,享受到了自律的“福利”。有的学生说,回去后要做一张作息表,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下去。
第一次谈心,学生们纷纷向班长“吐槽”:每天只有2至3个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不能随时随地刷视频、不能不顾时限打游戏……没有手机的日子怎么过?
在接下来的训练营里,除了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训练课程,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协作赢得拔河比赛、互相鼓励完成长途拉练、一起排练“八一”晚会节目……学生们普遍反映,不同于在游戏和短视频中获得快感,他们在现实中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在训练场上的暴汗中学会了坚持和坚韧,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收获了团结和友谊,在同吃同住共训练的集体生活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放下手机,学生们的欢笑更多了,也更有朝气和活力了。
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蜕变。有的学生没有离开过家人,却在训练营中学会了独立整理内务;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却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5公里拉练。他们的皮肤变黑了,眼神更坚毅了,身体更壮实了。
这些变化离不开训练营的精心组织和有力保障,训练营的很多做法为我们回去后开展军训等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例如拓展教育内容,开展更多的红色文化教育;设置体验课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武器装备;丰富课程形式,军事理论知识与特色训练课目相结合等。
迈向军营的阶梯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学生 丁 当
挺拔的军姿、庄严的哨位、嘹亮的军号……我来到了家人常常提起的地方。
我的姥爷、爷爷和爸爸都曾是军人。从小听他们讲述保家卫国的故事,我对火热的军营十分向往。这次来到军事训练营,故事和现实“重合”了。
本届训练营由武警工程大学举办。爷爷和爸爸都曾在空军部队服役,姥爷曾在陆军部队服役,我知道的关于武警的故事很少。课上老师说,解放军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武警部队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美好生活中肩负着重大职责。现在,我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区别,知道了在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执勤的哨兵是武警战士,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安全,守护着万家灯火。
军营比我想象的更艰苦。小时候,我常偷偷穿爸爸的迷彩服,晃荡着袖口,端起玩具枪,学着电视里特种兵的身姿,躲避“障碍”,瞄准“敌人”,快速击发,潇洒收枪!当我摸到真枪时,发现没那么简单。简单的验枪动作,将枪口斜向上抬起,不到1分钟我的手臂便不由自主地发抖。我才知道,人前的“轻而易举”,背后是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
军营的纪律比我想象的更严格。之前我觉得“令行禁止”只是表面上说说,在训练营才发现是落在实处的纪律。在训练中听招呼守规矩,严格遵守队列纪律,按照步骤流程操作装备,在生活中保持内务秩序,做事抠细节、严标准,高效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爸爸常说严才能肃军威、严才能出战斗力。经过这些天的军营“初体验”,我有了切身的体会。在汇报演出上,我看到了整齐划一的队列,虎虎生威的擒敌术,这是每个人严格训练的结果。
训练营在我心中留下难忘的回忆,这段经历将激励我勇往直前,努力学习,早日迈向绿色军营。(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