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4-06-03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是从脚下的每一步走出来的,事业是从当下一点一滴的努力做出来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激励着我脚踏实地、坚定了我追求理想的步伐。

我成长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16岁的时候,通过全国性考试获得了AFS资助的全额奖学金,并前往中国开启了为期一年学习交流。我从未想过16岁时踏出的这一步,让我走上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现之旅,使我的价值观与人生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nna Giada D' Angelo

16岁远行,重新认识中国

在2017年到2018年间,我在中国广东的一户家庭里寄宿,并作为交换生就读于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当时,学校组织了班级训练营,带领大家到肇庆市四会市的一个乡村进行实践活动。训练营采用“军事化”管理,在纪律训练、野外烹饪、紧急疏散、紧急救援、文化课、水稻种植等一系列课程和集训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在书本无法习得的实用技能,还培养了应对问题的能力、顽强坚韧的品格、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作为一名外国交换生,我还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感知,对新一代青年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中,急救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宝贵与守护生命的意义。

“守住生命的黄金4分钟”,这是心肺复苏术的要义与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而把握住这黄金4分钟,尤其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现场前时,现场公众的应急救援能力尤为重要。 “心博骤停的抢救时间为4分钟,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在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术可增加患者2-3倍的生存机会。”教练边说边向我们亲身展示AED器的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掌握心肺复苏术的诀窍尤为困难,手部放置的方式、恰当的按压深度、气道开放的步骤、人工呼吸的气量控制都需要经过谨慎的判断和正确的操作。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在心里始终默念教练教授的要领,牢记他的叮嘱:“心肺复苏用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劲,把力气用得巧妙才能事半功倍。”

不久后我们便迎来了一场小测:2人一组配合人体道具模拟急救场景,在4分钟内正确完成心肺复苏术则算成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看着“倒地”的人体模型,我的神经立马紧张了起来:这绝不是上上课、练练手这么简单,急救真的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濒死的生命。倒计时马上开始了,虽然顶着沉重的压力,但大家都表现出极高的行动力和责任感。使用AED、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人偶的“生命体征”也在慢慢恢复。但我们仍不能松懈,在最后一分钟一直循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拯救成功!”头顶上传来教练的声音,身体里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我看着恢复了生命体征的“人”,一时间“恍如隔世”。

紧张、惊险、恐惧、感动、释然,这短暂又漫长的4分钟震撼了我的心。在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宝贵,并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后,我意识到: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他人在生死边缘的希望。我学习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向他人伸出援手。这早已超越了个体本身,密切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农耕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经验和生活智慧。这次,学校专门安排学生跟当地农民一起插秧种水稻,让我们实打实地体验下田干农活。迎着乡村的风拥抱人们与土地,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

当地农民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四会农作物系统的品种和特色,并耐心讲授了水稻种植的知识和注意事项。随后,农民叔叔带领我们直接下田,亲身示范秧苗的处理、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深、插秧的间距和深度、秧苗的排列方式等。“理论课”结束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手握成捆的秧苗,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按着农民叔叔教授的方式,把一撮撮秧苗插进水里。整个栽种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专注力和耐心,才能寻找到最准确的栽种点,把秧苗稳稳地插进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栽种完成后,我们还需要为田地注水、施肥,为秧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会正是下午三点,热辣辣的阳光直射在我们身上,皮肤被晒得通红,豆大的汗滴从脑门滚到了身上,又滚进了脚下的泥和水里。远处的农民叔叔边向我们笑着致意,以示鼓励,边认真且熟练地为秧苗做最后的整理,那专注的眼神和动作就像是护理着自己的家一样;身边的同学们个个“灰头土脸”,手上、脚上、脸上都是泥巴,但看着通过大家一起齐心协力,自手中栽种至田里、成列成行的大片秧苗,收获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仿佛与所有人、与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田里学习插秧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织的丝线般闪烁在一列列站得笔直的秧苗之间,仿佛一层金色的礼袍。指尖的泥土温暖而实在,心中泛起了从未有过的涟漪。勤劳的农者们用汗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他们的双手是时间的雕刻刀,雕刻出一幅幅辛勤耕耘的画卷,创造出自己幸福和美的生活。小小的秧苗连接起了人和土地,丰收的稻谷是农民与大地爱的结晶。沉淀了数千上万年的中国农耕文化厚重而璀璨, 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体现了中国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观念,让人惊叹、敬服。

这次实践活动、这趟来中国交换学习的经历,就像一座文化桥梁,让来自意大利的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并在与东方文明碰撞时得到了很多深刻的思考。在习得技能、扩充知识面的同时,我看到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悠久历史、绚烂文化,还有其宝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交流探索的渴望、包容理解的心态一直驱使着我探索和前行,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人类有着共同的愿望——团结一致,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这次游学不仅展示了文化体验的巨大价值,让我与多元的中国社会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燃起了我日后重回中国深造的念头,还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让其成为我步履不停的动力。

以全球公民身份,回馈世界

回到欧洲后,看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语言,我愈加感受到这一年游学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知识与精神上的双重获得让我变得更加丰盈、自信,爱与责任让我希望把个人所得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

2022年底,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担任了瑞士苏黎世一家大型公司的安保工作。这个岗位需要极强的责任感和应急能力,因此在巡逻的时候,我总是紧绷着神经、时刻警觉,随时准备着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恰好在我当值期间,公司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同事不幸受伤,而他身边却没有医护人员。我一边迅速赶往伤者身边,一边回忆在中国游学时学到的急救知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助要紧!他的手掌被利物深深划破,鲜血顺着指缝渗出,我立马打开急救包,小心翼翼地为他清理伤口,用消毒液消毒,随后进行简易的包扎并告知他养伤的注意事项。整个流程干净利落,既及时处理了同事的伤口,又保证了团队工作的进行且不引起巨大骚动。我想,正是实实在在的急救技能和友爱、助人的心理驱动力让我毫不犹豫地冲到了需要帮助的人的身旁,让我冷静且熟练地处理紧急事务,让弱者得到帮助,让秩序恢复井然。

这种使命感在我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得到了发展和延续。在中国之行后,我始终对不同国度和文化葆有好奇心,并期待着与更多人连结在一起,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于是,我决定投身于社区发展,成为了意大利维博瓦伦蒂亚的一名志愿者,为更多人的福祉做点滴贡献。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在当地食堂每天定时派发食物,为附近难以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提供饭菜。尽管工作内容的重复性很强,但我感觉每一天都充满了意义,因为我能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为弱势群体提供实际的帮助,为社区带来了希望和温暖。此外,我还加入了意大利环境基金会,为保护意大利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古迹,为形成尊重自然遗产、艺术、历史、传统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与意大利环境基金会工作

在成长中逐步形成的全球公民意识驱动我加入了AFS——一个从事国际间教育交流的非盈利性民间国际组织。在AFS,我们通过组织文化交流、语言研讨会和社区公益等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来意留学生、交换生更好地适应本地生活,同时感受意大利悠久丰富的历史和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既是学习的机会也是挑战,得益于在中国游学的经历,我能切身体会到每一位学生在异国求学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运用“过来人”的经验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在中国学习汉语时锻炼的耐心和灵活性,让我能更自如地处理与来意学生在沟通上的语言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进一步认识到在不同文明间建立对话的重要性。这让我能以踏实的步伐走近更多人、迈向更广阔世界,并与大家携手建立一个文化多元、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社区。

在瑞士旅游

轻装上阵,步履不停向未来

无论是在瑞士苏黎世安保工作,还是在意大利维波瓦伦蒂亚的志愿工作,都承载着我在中国交换学习时培养出来的坚韧精神与开放心态。自我16岁第一次踏入中国起,已经过去6年多了。回首往事,那段中国之行已经在我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中国的宽广让我睁开双眼看到世界的博大,而世界的博大又激励着我不断丰富阅历、海纳百川,成为一个强大、宽宏的人。

16岁的这个决定,是我踏出世界的第一步,为我之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我怀着感恩与激动的心再次回到中国攻读学士学位,并成为了瞭新社国际新闻中心的一名实习记者,再次出发,打开人生之路上更广阔的大门。

在瞭新社实习期间,我有幸在国际青创社挂牌成立新闻发布会上以国际青年代表的身份分享自己这些年来的所思所得,并参加了第十五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典礼、新西兰梅西大学总理奖学金亚洲项目交流之旅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与来自法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多国政商界、文化界人士和国际青年展开深入对话。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帮助我提高了个人职业能力、发展了强大的人际交往技能,还为我提供了许多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互动、碰撞的机会,让人与人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建立超越国界的联系。

在国际青创社挂牌成立新闻发布会作为国际青年代表发言 

岁月与阅历的滋养让我更成熟从容、步履坚定。这一次,我将轻装上阵,在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汲取养分,在广博的大地中中领略中华文明之美,在复杂多元的语境中领会超越国界的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未来或许充满挑战,但我坚信,正是这种自信与坚定,让我能铭记初心,在未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华彩。

(作者系意大利来华留学生,现为瞭新社国际通讯员)

文/Anna Giada D' Angelo(意大利)

编辑/陈欣妍 易春燕

编辑:易靖 责任编辑:李念

来源: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