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加快培育新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

2024-02-18   

2024年新年伊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研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迎来“双喜临门”:中研院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该院所属的德国阿旺西斯公司研发项目取得最新进展——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提升至20.4%,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在彭寿看来,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上获得的佳绩,也是科技创新之路上的新起点。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我们科研人员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加快培育新材料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彭寿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将关注的焦点。在农历新年到来前,他还在加紧调研走访。

“材料科技工作者要时刻站在科技前沿、产业前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导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应用和成果转化,解决一批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高目标引领高标准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新促质、向新而行,以‘国之大材’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彭寿在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彭寿已经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心系“创新”,坚持为“材料”代言、为行业发声。

彭寿的使命感来自于一线调研。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先后奔赴安徽、江西、广西、河南、甘肃等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稀有矿产等走访调研,聚焦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成果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用绿色发展巩固新质生产力、用多链融合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人大代表建议落实落地,为促进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彭寿的紧迫感,也源于始终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前瞻判断和底线思维,“创新等不起、慢不得,正是一代又一代玻璃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勇闯创新无人区”。

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负责人,彭寿始终关注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聚焦国之大者,在玻璃新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和产业化一线,带领团队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从可折叠20万次,到40万次,再到100万次;弯折半径从3毫米,到1毫米,再到0.5毫米……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彭寿带领研发团队夜以继日攻关的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发生产出世界领先的0.03毫米的柔性可折叠玻璃。一年来,他们携手推动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品质再提升。作为20项重大成果之一,可折叠玻璃与“夸父一号”卫星等亮相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

面向经济主战场,彭寿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生产出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保障万亿级大尺寸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23年,这一成果荣膺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围绕创新,彭寿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遗余力。着眼长远,他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2023年11月25日,在彭寿和多位行业专家推动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材集团、蚌埠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玻璃谷”。

“集聚中国最优秀的玻璃企业、最顶尖的玻璃人才、最前沿的玻璃技术,致力在蚌埠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引培于一体的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彭寿说,通过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中国玻璃谷”加快培育新材料领域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彭寿将开启代表履职的第12个年头。立足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他将聚焦战略资源保障、绿色低碳产业链构建、培育打造新材料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建言献策。

谈及自己的科研小目标,彭寿表示,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解决行业、产业难题,加速空天玻璃等尖端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攻关,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应用带创新、创新促应用,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益,让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加速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亮的底色。(瞭新社)

编辑:颖颖 责任编辑:申晨

来源: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