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10月19日,无锡民族乐团民族交响音画《梦华江南》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上,于扬州市音乐厅进行了演出。这部作品由王建民、王云飞、徐坚强、王爱康、孔志轩、陈思昂等知名作曲家联合创作,由无锡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年轻指挥家孙鹏执棒。这场演出是《梦华江南》自2022年太湖文化艺术季首次亮相于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后与观众们的重逢。观赏本次演出的业内人士与观众,一致对这场演出给予了非常高的赞誉。
《梦华江南》作为无锡民族乐团委约创作的作品,其音乐艺术内核始终围绕着无锡太湖地区的地域文化,扎根于当地传统音乐艺术及其历史长期发展所产生的艺术底蕴,将地方音乐艺术特色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巧妙地融于一体,为观众呈现了兼具时代气息和历史积淀的音乐盛宴。作品由上篇 “吴风梅韵”、下篇“瑰丽太湖”组成,包含了《大运之河》《梁溪音诗》《梅之韵》《吴风鼓乐》《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梦华江南》等六首无锡民族乐团原创委约作品。《梦华江南》奏响的是时代新乐,是悠悠古韵。梦里江南的画卷随着乐声的叙述缓缓铺开,令聆听者如痴如醉。
从整体来看,《梦华江南》在创作技法、音响效果和审美表达等几个层面完成了对“创新”与“传承”两个看似对立要素的统一。在展现出新时代作曲家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熟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再现与再诠释。过去与当下的碰撞与融合,赋予了这部民族交响音画别样的艺术魅力。
寻根古韵:
根植民间音乐,不离水乡风华
《梦华江南》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集中体现在对无锡民歌、锡剧、苏南吹打、江南丝竹等多种江南音乐元素的灵活运用之上。上篇“吴风梅韵”的最后一部作品《吴风鼓乐》便是此道之翘楚,此曲以无锡民歌和锡剧唱腔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又吸取了苏南吹打和江南丝竹的演奏特色。多种地方音乐形式的运用,在精心编排的打击乐的催化下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将江南含蓄温婉的地域性格与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对诸多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特征与风格的借鉴之外,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多样表达也贯穿于《梦华江南》的创作始终。作曲家孔志轩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梁溪音诗》便以《无锡景》为主要的创作素材,以江南丝竹的器乐化音乐语汇进行表达,通过曲笛、柳琴、扬琴、琵琶、中阮等乐器,生动地勾勒了江南吴地精神风貌,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梁溪的独特魅力。而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同样将创作视角聚焦于《无锡景》之上,作曲家将《无锡景》中鲜明的江南民歌旋律与无锡本地锡剧曲调特点糅合在一起,以现代作曲技法加以表达。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方式,无疑是对无锡古韵民歌的致敬与传承。
递颂新声:
现代创作技法,奏响时代新音
《梦华江南》作为以江南文化为基点而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传递江南文化内核时,对于音乐的构成和创作的手法,进行了具有现代音乐魅力的创新与调整。纵观整部作品的乐思,作曲家使用现代创作技法来诠释传统音乐元素,采用大胆的和声处理和乐器编配方式,以展现对新时代民族音乐表达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创造性探索。在乐曲《梅之韵》中,作曲家徐坚强巧妙地将地方性戏剧锡剧原始唱腔的基调和韵味保留了下来,使传统曲艺呈现出新的表现力。
《梦华江南》的终曲是由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先生创作的同名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以无锡富有盛名的美景“太湖”为创作主题,从绘景、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等多个维度出发,将作品本身分为“太湖日出”“太湖民居”“太湖之夜”和“太湖春潮”四个子篇章,通过略带印象主义色彩的和声语言与多样的配器语汇来构建太湖的壮美画卷。作曲家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自身个性化艺术表达与地域文化内核之间找到了稳定的平衡点,完成了自身创作风格与地方音乐风格的融合与重构,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太湖乃至于中华之美的赞颂。
可以说,参与创作《梦华江南》的音乐家们并未局限于学习无锡地区音乐的“形”,一味地进行富有江南音乐特色的素材和乐汇的堆叠,而是深入江南音乐所扎根的文化土壤,摸清江南音乐所呈现的精神内核,寻求当地音乐之“魂”,最终以自己擅长的音乐语言讲好了“江南故事”,唱好了“无锡新声”。
综上所述,《梦华江南》融合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和江南水乡的古韵风华,带领观众走进如梦似幻的江南水乡,聆听穿越千年依旧历久弥新的江南文化艺术之声。这是一部从内核立意到创作手法都将无锡当地音乐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时代颂歌,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新性融入传统文化,将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与传统文化主题相结合,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富有江南风韵的音乐盛宴。(王宇浩 张晓东)(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