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近日,2023年九间遗址考古项目验收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办。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验收组专家通过实地查看遗址、观摩出土遗物后,认为九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工作思路清晰、方法科学,符合相关规程要求,并现场对勘探及出土遗物保护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九间遗址本年度发掘625平方米,发现遗迹149处,其中灰坑135处、沟6条、房址3处、窑1处、灶4处,出土原始陶器、瓷器、铁器、石器、骨器、砖瓦和其他建筑构件千余件,为了解辽金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九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总面积21万平方米,为辽金时期聚落遗址,有大型古建筑基址。遗址于1982年首次被发现,2009年被确定为辽金遗址,2019年至202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大同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4次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侯伟介绍,九间遗址考古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是黑龙江地区辽金时期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实证,不仅对研究辽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更见证了北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2019年,考古队揭露房址4座、灰坑44个、窑址2座,出土陶器、瓷器、铁器和骨器500余件。九间遗址保存较为完好,遗迹密集,房址形制规整,灰坑单体规模较大。考古队领队、黑龙江大学教授包曙光说,九间遗址出土的大型陶器残片占比很大,再加上出土的少量砖瓦、脊兽等建筑构件,种种迹象表明,该遗址可能并非普通的居住型遗址。
2020年,考古队对九间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灰坑49个、沟11条,发现房址1处、窑址2处。出土陶器、瓷器、铁器、骨器、石器、铜钱、砖瓦构件等遗物300余件。大庆市文物管理站站长颜祥林说,出土的建筑构件表明此地应有较大型的建筑,该遗址的最终形成可能与当时当地的规模化手工业生产活动有关。
2022年以来,考古队对九间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分为A、B两区,发掘出土了陶器、瓷器、铁器、石器、骨器、铜钱、砖瓦和其他建筑构件等大量遗物。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永军说,如此大规模的非城类遗址在黑龙江地区辽金时期遗存中十分罕见,代表了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一个新类型。
九间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丰富,农作物经鉴定有粟、黍、小麦、荞麦、大豆、红小豆等8种,其中,粟、黍、小麦3种谷物约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97.97%。动物骨骼方面,以牛、马、羊、猪、狗等为主,多见头骨、椎骨和四肢骨,通过动植物的种属鉴定可以得知辽金时期九间遗址范围内的居民经济方式为半农半牧。有关专家介绍,九间遗址房内灶址多与火炕相连,寝食共用一套发热系统,有的灶和火炕也有分季使用的,闲置时期会用泥坯封堵。根据窑址附近遗迹的分布格局和出土陶器、窑具等来看,其制陶烧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至于最终产品的流向将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谢春晖说,九间遗址作为大庆地区首个主动性发掘项目,也是大庆地区首个辽金遗址发掘项目,使大庆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推进大庆市文旅产业的大繁荣、快发展。九间考古队没有为考古而考古,而是推行公众考古理念,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九间遗址考古的学术意义和当代价值。2021年,大同区举办了为期一个月、主题为“探寻福地文明”的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回顾暨成果展,“遗址简介”“发掘缘起”“发掘过程”“成果意义”四大板块让观众对大同有了新的认识。考古队还举办研学活动,邀请周边中小学校学生走进考古工地,开展大学生牵手小学生活动,由黑龙江大学考古系的大学生详细认真地向中小学生介绍九间遗址文物及文物发掘的重要意义。据了解,近几年,考古队接待了上千名中小学生,九间遗址逐渐成为当地青少年认识自己家乡的打卡地和开展考古科普交流的重要阵地。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张云鹏说,九间遗址考古不仅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与周边地区交流融合的过程,更以实物资料丰富充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将持续推进九间遗址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加强考古成果价值挖掘和阐释利用,助推黑龙江文化振兴和繁荣。”张云鹏说。(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