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2月15日,202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北京朝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由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论坛以“交汇·变革·再塑—新征程中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主题,深入探讨历史交汇点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探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出席活动并致辞,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市文促中心、朝阳区委区政府、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等相关领导,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代表,万达文化集团、四达时代集团、虎牙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家代表,郎园、E9区创新工场、掌阅、果壳网等驻区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
记者在本次论坛上获悉,2014年,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北京市采取部市战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庄一带为核心承载区,共同推动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文创实验区”)。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朝阳区举全区之力大力推进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三五”期间,文创实验区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改革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升级,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形成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文化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显著增强,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贡献显著提高,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显现,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枢纽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引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经验。
聚焦政策创新,提升产业活力,文化政策“引导力”不断完善升级
五年多来,实验区以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为着力点,探索形成了“政策引领、改革创新、企业培育、高效服务、多方联动”的现代文化产业促进体系,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做出了有效探索。
据了解,文创实验区充分发挥文化双向交流窗口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在实验区率先落地,成功引进索尼音乐北京分公司、日本爱贝克思(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知名外资文化公司落户。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实验区被列入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布局,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内CBD4.96平方公里位于实验区范围内。《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中,明确了北京市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为依托,支持文化创新发展。近日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将实验区列入重点发展区域,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向实验区等重点功能平台集聚。
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空间承载、构建高质量文化生态、扩大文化开放融通等四个方面,形成18条政策举措,这是北京市级层面继出台文化产业综合性政策及细分行业政策之后,首次针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单独出台的综合性文件,是全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试验田”作用,服务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格局。
此外,在区级层面,文创实验区持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出台促进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50条”,涵盖品牌提升、信用体系、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旗舰企业、精品园区、文化贸易、风投奖励、上市融资、四板奖励、孵化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文化保税等十五个方面,同时注重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杠杆作用,合力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氛围,不断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累计支持620个优质企业(项目),涵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发展阶段企业,支持金额约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150亿元,“产业政策+市场资金”联动效应显著。同时,文创实验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文化品牌,实施“蜂鸟计划”助飞行动,共认定三批743家“蜂鸟企业”,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建立起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战略储备库,不断叠加政策红利,从信用融资、资金奖励、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对“蜂鸟企业”专门支持,为区域文化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聚焦“腾笼换鸟”,促进城市更新,文化城市“共生力”加快复制推广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深挖文化富矿,加快腾笼换鸟和转型发展,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形成了“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作为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近年来,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3种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总建筑规模381.4万平米,其中郎园、莱锦、懋隆等园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
据了解,2020年8月北京市认定的市级园区名单中,朝阳区有32家文化产业园区入选, 占全市32.6%,居全市首位,其中文创实验区占16家,充分彰显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优势。在朝阳区“百园工程”的整体推进过程中,文创实验区持续推进园区社区化,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开辟体育场馆、城市书房、美术馆、电影院、博物馆等综合性公共服务空间,支持举办文化节、文创市集等文化消费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多元化、优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有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2020年首批认定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打造了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聚焦科技赋能,建设重要引擎,文化科技“内生力”促进动能转换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努力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为科技发展提供鲜活的文化内核,推动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建设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实验区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电竞游戏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承载区。率先出台全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借助科技手段、资本力量、贸易路径,突破纯文化业态发展的天花板,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文创实验区已推动升级了NICEWORK众创空间、E9区创新工场、电子城·新媒体创新产业园、新管庄科技园等一批新型科技智慧园区,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创实验区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2019年,朝阳区共有442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在国家文创实验区争相涌现,新科技、最前沿、最智能,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创意图景。全国首个5G新媒体企业央视频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落户,5G+8K等高新传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更多数字传媒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智能影像领域“独角兽”企业影谱科技,在国家文创实验区孵化、壮大,其研发的人工智能影像互动新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知名科学文化传播企业果壳科技,不断推出科技传播、科技文创方面的新产品,以“科技有意思”理念不断丰富着文化的土壤;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领域旗舰企业特斯联,其研发的基于实时数据分析、AI技术的特斯联Titan巡控机器人,诠释着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星罗棋布的文化科技企业,使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创意氛围和文化活力得到不断提升。
聚焦金融服务,提升发展效能,文化金融“融合力”不断实现突破
五年多来,实验区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上始终坚持“搭建体系、务求实效”两手抓两手硬,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经过不断的探索,建设形成了“依托两大载体、提供两个支撑、形成两个闭环、满足两类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文化金融服务创新体系,积极助力文化金融“北京模式”创新发展。
据了解,文创实验区于2016年8月率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打造“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信用融资服务闭环,四年来,累计为朝阳区1080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175.2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三分之一,其中银行贷款平均利息从5%左右降至3%左右,担保费用从2%左右降至1%左右,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平均工作周期缩短为30天。2018年8月,文创实验区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投贷联动、上市培育、政策支持”的股权融资服务闭环,通过放大社会资本、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推动“政策+金融”产业促进机制发挥效力。同时与北京市“投贷奖”“房租通”等政策进行市区联动和叠加,进一步放大引导作用。另外,文创实验区还设立了北京市首支区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了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文化企业疫情期间流动资金不足、线下业务停摆等问题,文创实验区充分发挥朝阳区中小微企业线上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收集文化企业需求,协调对接银行、担保机构第一时间制定授信方案,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方式,为企业延缓还款期限、提供贷款担保,补充资金缺口。今年疫情以来,合作金融机构已为实验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贷款54.67亿元。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文创实验区在促融资、降成本、短周期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文化企业融资的有效路径。
聚焦精准服务,坚持需求导向,营商环境“保障力”更加坚实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始终秉持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的获得感,努力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争当排头兵。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实验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整合各类专业资源,建成了版权交易、法律顾问、政策服务等公共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自主创新创业沃土。
据了解,文创实验区建立了常态化“服务包”制度,为重点文化企业送上量身定制服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专门成立了2个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在6家园区设立了法官工作站,开展园区知识产权巡诊活动,与中国版权协会、国家版权创新基地、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监测中心平台和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产权交易平台等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框架,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凤凰人才”政策,加强文化人才培育和服务保障。聚焦政策、财税、创新创业、上市辅导、投融资等内容,策划举办了“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促发展”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营文环境。
聚焦协同发展,提升引领作用,区域发展“协同力”不断提升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始终保持“试验田”本色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经验共享,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辐射引领上提供了有效借鉴。
据了解,文创实验区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机构,逐步搭建起联动京津冀、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协同发展平台。2017年牵头发起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2018年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2019年发起成立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联盟,有效推动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交流互鉴。文创实验区还充分依托平台作用,组织国际、国内不同区域园区、企业开展项目路演、交流洽谈、学术论坛、展览展示等活动,促进跨区域间的互学互鉴和合作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文创实验区的引领下,一批园区在全国其他地区和国际上实现品牌输出。东郎、竞园、锦珑、北服创新园等园区在城市副中心、雄安等地设立分园区,郎园、北京电影学院文创园等园区在天津、杭州、长春等地建立了连锁园区,腾笼换鸟、城市更新的“朝阳模式”在全国乃至国际得到复制推广。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不断攀升。企业数量方面,目前,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方面,文创实验区现有59家文化产业园区,五年间新增园区39家,主要是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的转型利用,“腾笼换鸟”成果丰硕;上市企业方面,区域内现有上市挂牌企业52家,五年间新增48家。2019年,文创实验区111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362.2亿元,同比增长7.5%,占朝阳区文化产业收入的50.4%,占北京市的10%,占全国的1.57%。2020年1-9月,文创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686.9亿元。区域内汇聚了集奥聚合等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掌阅科技、宣亚国际等52家上市挂牌企业,得到APP、太合音乐等5家文化类独角兽企业,以及万达文化等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92家,文创实验区日益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在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截至目前,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6.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占全市的38%,注册企业数、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2019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703亿元,2020年1-9月实现收入1461.8亿元。2020年北京市首批认定98家市级园区,朝阳区有32家, 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其中实验区16家。2020年北京市认定的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榜单中,朝阳区有28家。目前,在朝阳区汇聚了蓝色光标等77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聚集了阿里文娱等253家文化企业总部,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127家,掌阅科技、华韵尚德等16家企业和10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别占全市的40%和56%,成为全国文化品牌企业总部基地。
下一步,实验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文件要求,紧抓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契机,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朝阳区“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文章,始终以奋发有为的干劲全力加快文创实验区建设,打造文创实验区新优势,带动区域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进一步提升,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