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十月的北京,秋风习习,碧空如洗。10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校法学专业1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并现场聆听检察实务专家开讲第一课。一场法学理论与检察实践的碰撞之旅就此开启。
最高检为何要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讲第一课现场情况如何?师生们对后续的实务专家授课有哪些期待?记者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
协同育人,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下称《意见》),为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院校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
今年3月以来,最高检以《意见》为指引,积极谋划推动“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该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是最高检携手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检校共同落实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育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检校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最高检先后在多所高校开展授课或讲座30余场,有效推动了检察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效进校园。但这类讲座多以临时性为主,难以适应检校合作的新要求。”最高检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发布之后,最高检便谋划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全国检察机关精选讲师,精心设计课程,为各大高校提供菜单式选择,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检察实务专家到高校交流。
据悉,最高检目前已确定106名检察师资和180门实务课程作为首批进校园的检察实务专家和检察实务课程,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10所高校达成“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合作。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检察系统的实务专家将丰富多彩的检察实践带到人民大学的课堂,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包含鲜活案例和制度创新的实务课程不断开拓视野,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和社会担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身体力行传播好习近平法治思想。
有过最高检挂职经历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承担“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的检校对接工作。
“挂职经历给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检察实践的机会,让我的理论研究融合了更多的实务气息。”程雷坦言,实践课程一直是国内法学院校的短板,以前学校通常是去政法机关邀请专家进校园授课,现在最高检主动把专家“送上门”,并实现“菜单式”选课,既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又与学校当前的教学体系有机融合,有利于精准培养人才。
干货满满,拓宽法学研究视野
记者了解到,2023年秋季学期,中国人民大学和最高检共确定了22位检察实务专家在该校法学院开设“中国检察理论”“经济犯罪治理”“检察实务”三门实务课,本硕博阶段的法学生均可选修相关课程。
10月25日,“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启动仪式结束后,最高检第三检察厅厅长史卫忠以“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与检察机关职责使命”为主题开讲第一课。
课堂上,史卫忠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新格局、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反腐败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检察机关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具体工作等四方面切入,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堂案例丰富、资料翔实的检察实务课。
“两个小时的课程,干货满满、重点突出,让人意犹未尽。”课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璇向记者分享了听课感受:“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积极参与反腐败追逃追赃、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着力加强职务犯罪反洗钱工作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开讲第一课不仅让我们对当前的反腐工作格局有了深入了解,还坚定了我们立足中国法治实践从事原创性理论研究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俊明一大早便来到教室等待开讲,课后他告诉记者:“史卫忠厅长的授课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又阐明了检察机关如何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政治统领、运用法治思维、注重办案效果、深化诉源治理,这让我对‘检察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有了深刻理解。”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且全面巩固。史卫忠厅长的授课让我对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责使命有了全面了解,今后我会更多关注检察改革与实践,让自己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活’起来。”今年刚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彭朝杨课后表示。
久久为功,提升法治人才培养实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开讲第一课不仅令在场师生收获满满,而且点燃了他们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检察实务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法治实践的宝贵机会。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检察前沿动态,同时期待专家能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自己的履职故事,为我们后期职业规划提供一些指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曹佳涵告诉记者。
“我了解到,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完善。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更多了解这项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成果,建议增设互动环节,让我们有机会和检察实务专家全方位深入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宋思颖表示。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校园里就接触生动的司法实践,还可以获取学术研究的实践资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计划告诉记者,希望后续的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真实、有效的信息,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助力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也希望检校携手共同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一课完美落幕,检校双方如何助推“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一路生花,硕果满园?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告诉记者,人大法学院将在之后的实务课程中探索开展双师同堂模式,每一位检察实务专家授课的课堂配对一位法学院专任教师,以检察实务专家讲授为主,校内教师评议为辅,从备课、教材建设、科研协作等多方面实现真正协同育人。
“学校相关部门特别是法学院会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和保障,组织好教学工作,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授课计划安排。”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该校将尽最大努力发挥走进人大的检察实务专家们的业务专长,把秋季学期的三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开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最高检政治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最高检将持续跟踪学生评价、学校意见,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辅助检察实务专家坚持教学相长,抓实备课、教学、研讨,不断提升检察实务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助力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育,更好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