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助力中印友谊源远流长 ——印尼学子的来华求学之路

2023-10-08   

我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生Hendriyanto Steven,中文名字是郭永奋。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中国留学,我期待这段经历能让我打开个人发展和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大门,努力追求梦想,创造美好未来,为中印的友谊和合作添砖加瓦。

文化交汇的奇妙之旅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始于在印尼接触到的一些中国元素。在印尼,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的舞龙舞狮、中秋节的赏月……这些节日的传统习俗别具一格,引起了我继续探索的兴趣。后来,我渐渐接触到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和中国国粹京剧,这些民族瑰宝无一不让我赞叹和佩服。

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学习资源也是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作为一个活跃的文化爱好者,我常常在中国的文化展览与艺术表演中,亲眼见识中国画、书法和剪纸等艺术形式;我也会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观看视频课程,不断加深对中国历史发展和哲学思想的认识。在印尼,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很多来自不同年代的中国哲学家、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还能看到很多印尼学者、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艺术的新解读、新尝试。在中秋佳节等象征和谐团团的日子,两国的书画家也常以书画会友、笔墨传情,共叙情深。

印尼教师学习中国书法(图/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底蕴和独特性让世界叹服。我非常欣赏中国人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重视,例如对长辈的尊重和对礼仪、和谐的追求,这些价值观也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生,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尊重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锻炼广博包容的跨文化思维,日后一定能为中印尼两国的友好交流做出贡献,见证两国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闻所未闻的挑战

然而,来到中国后,语言沟通成为了我和众多留学生遇到的首要难关,我那不太熟练的中文总会闹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此外,我来到广州的时间不长,对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对中国本地人说话的语速还未完全适应,加之汉语语言系统非常庞杂,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会讲一口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这对于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不过这些经历和见闻与其说让我感到“有语言障碍”,不如说更让我真切与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但出乎意料的是,最让我感受到“挑战”的地方是出行。我是一个爱好运动,喜欢发现新鲜事物的人,但刚来中国的时候,由于对语言、出行习惯、交通系统等的不熟悉,出行成了我在广州生活的一大难题。我还记得当时因为想到繁华的天河区一探究竟,还特意找了不少同学做了很多“功课”。大家都很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导航软件、如何抵达到公交或地铁站点、如何使用共享单车,并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出行“要诀”。而在习惯使用本地公共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中国基础建设的完备和日新月异的发展。

当然,出行的“挑战”从未阻止过我探索的步伐,在游历了广州大大小小的景点后,我最爱的还是广州塔——“小蛮腰”。广州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它的外观现代而独特,是广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之一。我曾多次到过广州塔,为了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美,还尝试过“珠江夜游”。夜幕降临,广州塔上精心布置的灯光被点亮,与珠江新城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相互辉映,营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城市夜景。这样的美景在印尼很难找到,所以能够亲眼目睹这般壮丽景色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小蛮腰”广州塔与珠江两岸城市璀璨灯火交相辉映(图/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从大学开始建设未来

还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幸运——那就是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坐落于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广州。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中外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之地。正因广外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的文化环境,我对选择在这里修读商务汉语专业充满信心。

我不但能跟优秀的老师系统地学习中文,还能认识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我们时常讲述自己家乡的趣事,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也会相约在广州的各个地方游玩,留下珍贵的照片。课堂上,对待每一个议题,我们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当然,我们也会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感受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合作,我学到了如何尊重和欣赏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也让我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生日派对(图/Hendriyanto Steven)

学习之余,老师也会组织同学们到当地知名企业和国际商贸展会上进行参观学习。这对于像我一样“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了解中国市场和商业文化的好机会,也是锻造国际视野的重要方式。这一切都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在中国学习的知识、结交的朋友、实践的经验都是我人生道路上弥足珍贵的财富。我希望能够将在这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中印商贸交流与发展的推动者和桥梁。我对两国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并愿意在未来为中印之间不断增强的合作纽带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郭永奋,20岁,爱好运动,系印度尼西亚来华留学生。

(瞭新社)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瞭望新时代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