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这群大学生暑期上工地“自找苦吃”

2023-08-31   

暑假,一些大学生来到建筑工地实习实践,体验建设一线的机械轰鸣,感受施工单位的紧张忙碌,了解工程人的真正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8月28日7时,南华大学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大三学生付超和往常一样在项目部宿舍早早起床,赶在8点前来到熟悉的工位,打开电脑,在施工图上标注了几个预留洞的位置,这是付超暑期实习的第58天。

上午9时,在中建八局广西智能电网项目部实习的付超到达了施工现场,他戴上安全帽,穿上荧光色的反光马甲,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了本周的检查工作。

这个暑假,阳光异常毒辣,但有这样一群大学生,没有选择旅游放松或宅在空调房打游戏追剧,而是来到建筑工地,体验建设一线的机械轰鸣,感受施工单位的紧张忙碌。“是有点苦,但趁着年轻吃点苦是值得的。”付超说。

每一份工作都有辛苦的一面

感受到就业市场传导的压力,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林景春和同学们决定,趁着毕业前一年的这个暑假,去建筑单位实习,为将来找工作积累经验。

7月初,看到学院组织“深入工程一线:施工现场沉浸式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林景春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带着“立足实际,学有所用”的心态,他来到中建五局华为广西区域总部项目材料部实习,高温是他在工地上最先感受到的挑战。

“前几天有一批钢筋运送到现场,师傅带我去验收,当时室外温度超过35摄氏度,隔着手套去触摸钢筋时都会感觉烫手。”林景春说,他当时在一旁看到热浪不断地从地面冒上来,涌动的空气使得眼前的景物变得模糊,但师傅检查钢筋时却没有缩手,似乎已习以为常,这让他感受到了建筑人的敬业精神。

工地上的见闻,常常会给这些一直在象牙塔求学的大学生直观的冲击,同在材料部实习的广西大学学生卢林辉还记得,一天临近中午时,他跟着师傅上到楼面验收钢筋,当时楼面上有很多工人准备浇筑混凝土,他还只是站在一旁都感觉被太阳晒得有些受不了,但工人们都在埋头干自己的事情,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们脸上滴落,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打退堂鼓。

看到这一幕,卢林辉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午休时,他看到工人的宿舍前晒满了衣服,这都是上午干活儿被汗水湿透换下来的。为了解乏,工人中午通常会喝上一瓶冰镇饮料,然后倒头睡觉,准备下午的工作。

一线工作的见闻,也让这个小伙子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卢林辉回忆说,当初高考时他填报土木工程专业,是考虑到这是他的考分能在这所学校选择的最好专业。如今,他认识到,学习这个专业,就意味着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样子,而是在项目一线经历“日晒雨淋”的考验,“出门一身白,回来一身湿”更是工作中的常态。

“每一份工作都有辛苦的一面。”卢林辉表示,现在工地上的办公住宿环境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施工现场配备了喷淋、除尘等完善的环保设备,高温天还提供消暑降温的凉茶饮料和药品保障,并发放高温补贴。“我们建筑人挖隧道、盖高楼、建桥梁,为社会提供了住房、工作场地和道路保障,社会要发展,总有人要负重前行,作为一个年轻人,辛苦一点其实无所谓,付出能够有所回报,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我就觉得值得。”

即便是最基础的砌砖,也包含着高深的学问

8月28日16时30分,石愈强结束在施工现场的检查,回到项目部开始填写当天的工作清单,并安排第二天所需的工作人员。

石愈强是广西财经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这个暑假,他在中建五局广西南宁市凤岭南苑二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实习,被分配到工程部担任施工员。

来到现场之后,石愈强才发现即便是最基础的砌砖,也包含着高深的学问。在项目部,砌砖师傅至少要经过两个月左右的专业学习才能上岗。他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砌砖的理论时,课本上讲的都是专业术语、施工工艺等知识,到工程部实习后,单位专门安排他参加了几天的砌砖培训,他尝试后才发现要砌得平整达标并不容易。“比如拿砖刀的手法、如何砍砖、如何在砖上铺水泥砂浆等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傅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经常让我大开眼界。”

一个半月的实习,让石愈强认识到,砖也是分了好多种类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多讲究,比如哪些砖隔音好、哪些砖防水好等,同一种红砖也有不同的规格尺寸。每个部位砌砖所用的混凝土水灰比也是不一样的,所需的比例要看天气情况及所砌的位置来决定。如果天气太热的话,拌砂浆所需要的水就会很多;厕所砌砖所需要的水泥比例会更高。水泥砂浆比例并不是书上所说的1∶2,如果砂浆的比例不合适,那么所砌的砖会出现粘性不够、沉降等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石愈强说,暑期实习的经历,让他懂得工程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实际出发,而不是理论最优。有时候经验比理论更贴近实际,所以在认真学习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多去现场实践,实际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跟付超同在一个项目部实习的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苏美瑜也有着同样的感受。虽然从课本上和课程设计中,不止一次见到“钻孔”“浇筑”这样的专业名词,讲过钻孔灌注桩工艺,但亲眼看到才明白这样的施工工艺是如何实施的。

“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让我对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苏美瑜说,身临其境才会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多的思考和感受,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技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比理论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灵活应用,培养自己思维创新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实践中找回专业初心

林景春的父亲是一名农村的建筑工,林景春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帮别人盖房子,他就坐在旁边陪着。大学报考专业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

“实习时,我时常在想,能不能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改善施工的技术。”林景春说,在他的印象中,从前父母给乡亲修自建房是又苦又累,而且风险较大的工作。而这次暑期实践,他发现如今建筑单位的施工技术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

比如过去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都使用木模板,现在很多都采用了铝模板。铝模板可重复使用的次数多,节能环保的同时,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强,能给施工人员更好的安全保障。现在施工单位还广泛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实现无纸化、移动式、高效率的质量管理过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让林景春看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让他坚定了学好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人的信心。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大三学生李鼎嵘通过暑期实习,更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毕业后他想去设计院工作。实习期间在工地一线的所见所闻,让他认识到,要做好设计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现在的施工技术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才能使自己的设计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少走弯路。

“在校学生来施工现场实习实践,可以学习完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信息,明确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中建五局的技术员吴正才在项目上担任大学生的实习导师,在他看来,年轻人只有经历过一线工作的压力,处理过复杂的问题,才会成长得更快。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正表示,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是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的重要一环。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本科生体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长时间吃住在工地现场,能让他们了解工程人的真正生活。“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工程一点一点从图纸变为现实,可以提升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加了解土木工程的专业内涵,找回专业初心,树立深入工程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理想。”(谢洋 实习生 杨雨曼 刘昊宜)


(瞭新社)

编辑:肖宛宁 责任编辑:银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