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青海和甘肃两个片区,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涉及门源、祁连、天峻、德令哈等4县市17个乡镇60个村,包括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地。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既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也是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
山连山,沟连沟,沟壑纵横,蜿蜒绵亘,进入祁连山脉,就来到了山的世界。在牧草丰美的宽谷里,能看到山间羊群像白云一样飘动;在白雪皑皑的山岭上,能目睹祁连六月飞雪的奇景;在林海间穿越,耳边是林海涛声……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局部生态却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整改。2017年9月,我国正式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对祁连山生态的保护提高到整个国家层面。
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的检察机关,近年来,青海省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全力服务和保障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不断深化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胸怀“国之大者”,将家国情怀寄于高原山河间、检察履职里。
打击与保护并重,守护高原生物多样性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独特,是同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最独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如何发挥检察力量呵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之美?近年来,青海省检察机关积极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在办案中通过沟通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协同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
“下车看看,这么大的树,会不会涉及非法砍伐?”2018年9月的一个傍晚,青海省检察院干警在履行公务返程途中发现,路边有多人在砍伐树木。经查,其中一棵竟是树龄达两百多年的国家重点保护古树小叶杨。
小叶杨生长周期长,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行政部门监管缺失,加上当地群众缺乏环保意识,小叶杨一度被任意砍伐。对此,祁连县检察院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治理乱砍滥伐小叶杨的行为,既挽回了生态损失,也提高了群众的古树保护意识。
“随着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全面推开,对小叶杨的保护也由最初的禁止砍伐,升级成了对物种更深层次的保护。”海北州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李立中说。
2022年3月,祁连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小叶杨保护案件时,针对小叶杨存在病虫害、生长空间受限和外力致树皮破损等问题,及时与行政机关磋商,形成整治方案:聘请专家使用技术治疗手段有效解决小叶杨病虫害问题;督促相关道路施工单位对影响小叶杨根部生长的砖块和水泥硬化物进行清理,并修建蓄水槽;对道路两旁、弯道处的小叶杨安装防撞护具,提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在青海,树木生长极其不易,一株直径五六十公分的树木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方能长成。尽力保护好每一株小叶杨,对我们来说既是职责也是骄傲。”海北州检察院检察长开晓青说。
坚持打击与保护治理并重,是青海省检察机关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的理念。
2021年以来,青海省检察机关先后办理了多起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案件,均通过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诉请当事人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促进生态修复。
监督促进治理,让矿山重披新绿
祁连山人烟稀少,生态脆弱,本是野生动植物的“高原庇护所”。然而,采矿业却给祁连山的生态带来了严重危害。后来,随着甘青两省加大整治力度,采矿业逐渐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退出,但矿区退出后水体、土壤的修复依然是难题,还需要加大生态检察力度,牢牢捍卫矿山治理成果。
2018年底,任某在未办理采矿证的情况下,在门源县东川镇马圈台附近非法采挖砂石料近5万立方米,导致该区域牧草地被损毁,山体裸露、碎石堆积。这处采砂场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区内,系祁连山南麓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2020年3月,门源县检察院发现任某的非法采矿行为后,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向行政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相关责任人尽快完成回填复垦和山体绿化工作。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任某及时退出违法所得用于矿山生态修复。
“矿区的生态修复很慢,我们通常以3年为周期进行‘回头看’,评估修复效果。”今年7月,门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鲁进才在对该处采砂场进行“回头看”时,给记者发来了现场照片,曾经光秃秃的山体如今重披绿装。鲁进才说:“整治后,山体稳固平整,排水沟运行正常,28亩山坡完成了绿化。”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的互助县,非法采矿行为曾十分普遍。互助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建材公司在开采结束后,未及时恢复矿山生态环境,造成该县五十镇前坐村东石灰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持续恶化。2022年10月,该院将线索移送至海东市检察院。经海东市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今年5月,该建材公司一次性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65万余元,并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自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青海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出实招、强举措,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区及周边范围内,共收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34条,立案审查266件,其中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23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8件,均获法院支持;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损害的公益林85亩,补种被毁坏的林木59亩,清理生活垃圾1.8万余吨。
加强跨区域协作,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虽已入春,但祁连县依然寒冷,黑河河面结了一层冰,透过冰层,可见清澈的黑河水奔流不息。
发源于祁连县野牛沟乡八一冰川的黑河,全长928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对区域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走廊绿洲安全具有重大影响,黑河流域的保护是祁连山南麓保护的重中之重。
2022年3月,海北州检察机关在祁连山南麓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中发现,黑河上游河道内堆积了2000余方牛羊板粪、建筑垃圾、白色污染物等,存在严重的防洪和水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巡回检察组现场召开工作会,立即立案并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督促履职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历时3天完成垃圾清理和土地平整恢复工作,在最短时间内还黑河河道河清岸绿的原貌。
为推动黑河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今年4月,海北州检察院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阿拉善盟分院、甘肃省酒泉市检察院和张掖市检察院签署《关于合力推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协作意见》,在办案协作、线索移送、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跨区域检察协作一体保护格局。
“祁连山地跨甘青两省,跨行政区划的保护管理体制问题曾长期困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两地检察机关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文化相融,通过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形成生态保护合力,对于破解生态环境跨区域司法保护难题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刘建志表示。
早在2019年,青海省检察机关就与甘肃省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重点围绕祁连山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管辖、司法办案协作和工作沟通交流等开展协作。
今年7月5日,海西州大柴旦矿区检察院又与甘肃省阿克塞县检察院签署《关于建立祁连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通过建立日常工作联络、信息资源共享、案件办理协作、生态修复协作、业务交流协作、信息宣传协作等机制,努力推动解决按行政区划确定管辖案件调查收集证据不方便、定损事实不全面、生态治理难等问题,形成以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