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江门,能“侨”出什么名堂?

2023-07-12   

《狂飙》让江门狂飙。

作为开年热播剧中“京海市”的主取景地,江门又火了,节假日总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多波次的强力“推送”,也再度拉满了“中国侨都”的显示度。

千百年来,无数江门华侨先民“下南洋”“闯金山”,走向世界各地,书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锤炼了勇闯天涯、念祖爱乡的精神品格。

“侨”是江门最亮眼的名片,是江门最地道的“DNA”。以侨为桥,因侨而立,江门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地发展了起来,经济总量在全省一度高居第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没有一直保持。

侨之于中国,之于江门,是赤子精神,是至诚热血,更是发展动能。弄潮新时代,湾区正澎湃,江门可以“侨”出什么名堂?闯海的激情燃起来了吗?


怎么“红”的?

在《狂飙》之前,江门已经红过多次。怎么红都离不开一个字——“侨”。

穿过百年长廊,拉开时间之轴,不同的“时光里”,有各色的江门“红”。

江门“红”在颜值。

《让子弹飞》里的台山梅家大院、开平碉楼,《一代宗师》里的冈宁侨圩、赤坎华侨古镇,《误杀2》《除暴》里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融通中外、古今交汇、风物和美的特色,让江门成为各大影视剧组钟爱的“天然摄影棚”。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数十个热门剧组来江门取景拍摄,火爆大片频频“打卡”江门。

开平市自力村是典型的侨村,图为村中碉楼群。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开平市自力村是典型的侨村,图为村中碉楼群。杨兴乐 摄

江门“红”在名望。

这里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中国增添了一张国际名片;16万封粤闽籍华侨华人留下的《侨批档案》也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首项、中国第八项“世界记忆”遗产。它们都与“侨”密不可分。

近代,大批五邑人到北美等地谋生,银信(侨批)跨越山海,给家人带来富足,给故土带来繁荣。现存1800多座中西合璧的碉楼见证着穿越时空的记忆,令闻者感怀、见者动容。

江门“红”在自强。

这片热土诞生或走出了一批批历史名人,领时代风气之先,至今仍闪耀着独特光芒,润泽侨乡。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维新先驱、祖籍新会的“大师”梁启超,锲而不舍地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以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炙热沸腾的爱国情怀、百科全书式的如海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修建新宁铁路的旅美华侨领袖陈宜禧,打造了中国民营铁路的“No.1”,给当地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将江门籍华侨华人定义为侨界的特殊群体。这份特殊,体现在他们拥有穷则思变、开拓创新,开放交流、兼容并蓄,以及经世务实、家国天下的价值观与精神,这也是当代江门人不懈奋斗的文化根基和力量源泉。

赤坎华侨古镇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项目方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项目方供图

为何掉队?

早年,江门“侨牌”在手,资源富集,万事无忧。

五邑先侨们捐资捐物、办学建校、投资兴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N桶金”。改革开放后,大长江、维达、李锦记、澳新食品等一批侨资企业植根江门,壮大发展。1983年,江门建市时经济总量一度高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广州。然而,这个“高光时刻”后,江门显得有些错失良机,发展不如预期。

尽管培育出江门造纸厂、江门甘蔗化工厂、江门造船厂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是公认的“老工业基地”,且与香港人缘相亲,但1984年到1992年期间,江门并没能充分发挥出这些优势,没能很好地承接住香港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

1992年后,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珠三角掀起了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这一时期,江门没有将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专业镇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错过难得机遇。

2000年前后,江门重新确立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但囿于产业定位不够清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江门工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不进则退。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江门被佛山、深圳超越,随后又陆续被东莞、中山、惠州、珠海、茂名等赶超,如今经济实力位居全省中游。

江门怎么了?为什么掉队了?

客观来看,位于珠江西岸的江门,与香港、广州、深圳等不接壤,在吸收核心城市“溢出效应”方面地利不突出;大量的侨汇收入,为江门发展起步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也滋长了“小富即安”乃至“等靠要”的心态;工业多属于传统密集型产业,以纺织、造纸等为主,缺乏高端产业引擎带动;城市活力不足,人口增速也相对偏低……

江门,不能再“想当年”了,必须更好地“向未来”。

参加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海内外侨界精英、嘉宾代表。 南方+记者 肖雄 王俊涛 摄

参加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海内外侨界精英、嘉宾代表。肖雄 王俊涛 摄

新的江门 

当今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机勃勃、前景光明。广东正纵深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这样的机会,江门不能再错过!汇聚侨力量,圆梦大湾区——5月,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江门举行,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海内外侨胞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路在脚下,江门深知,唯有弘扬新时代“粤侨精神”,“侨”出新名堂,闯出新蓝海——

搭台共舞。

再造一个新广东,势必也要再造一个新珠西、再造一个新江门。承东启西的江门旗帜鲜明提出,要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紧密对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高水平谋划建设国家级平台,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同时,加快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加快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深江高铁南延线;积极推动广海湾深水港规划建设,加快成立江门港口集团、海洋集团;跨越珠江口,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位于江门新会的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南方+记者 姚志豪 摄

位于江门新会的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南方+记者 姚志豪 摄

强筋壮骨。

工业强则经济强。在全省新一轮布局的产业集聚区里,江门市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承载力强。此外,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均有“落子”江门。

今年4月21日,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隆基园区动工,将发展为规格高、技术新、规模大的全新光伏组件制造示范基地;两天后,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其全球独创的“One-Stop Bettery”系列产品,可续航1000多公里,标志着“江门制造”动力电池正式亮相。

江门制造业当家正跑出加速度: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担当全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主战场。

侨连五洲。

“海内外各有一个江门”——目前江门常住人口有480多万,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多达530多万人。本地侨资企业有400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超470亿美元。

如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江门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更好地吸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到江门投资创业、休闲旅游。推动侨乡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引流,把人气流量变为资源留量、崛起增量,也是题中之义。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看来,江门应重点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新生代华侨华人拥有高等教育经历、高新技术、先进理念等优势,江门可以为华侨华人在创新创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优质平台,从而培育更多高附加值产业,凝聚全球华侨华人力量共建大湾区。”

qiao,江门!江通四海,门迎天下,美哉壮哉!

qiao你的了,江门!前途似海,御风以翔,破浪以飏!



(瞭新社)


编辑:肖宛宁 责任编辑:银零

来源:南方+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