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从这名排长与女兵们的书信往来品读战友情深

2023-06-28   

感谢有你 青春相伴

——从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某连排长戴平与女兵们的书信往来品读战友情深

▲戴平(中)与女兵围坐在一起进行理论学习。

毕业季前夕,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某连排长戴平收到一封千里之外寄来的信。信中,陆军军医大学学员周毓美向老排长戴平倾诉自己即将走上带兵人岗位的压力与憧憬。

任排长3年多,戴平陆陆续续收到18封类似的信件。无一例外,寄件人都是她曾经带过的女兵。其中,有退役女兵临别时写下的感谢,有军校学员面临任职难题的“求助”,还有身边女兵对她的倾诉……

这一切,都源于她们一同坚守祖国西陲、并肩奋斗的无悔岁月。今天,让我们聆听戴平与几名女兵的故事,一起回望那些难忘、感动的瞬间。

成为照亮战士的一束光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某连排长 戴平

一个多月前,我在外执行任务。晚上休息时,我接到在陆军军医大学参加任职培训的周毓美的视频通话。她是我带过的兵,如今叫我“姐姐”。

视频里,周毓美笑嘻嘻地向我“汇报”了一些生活、学习近况:训练了哪些新课目、看了哪些书籍、吃了哪些美食……挂断视频前,周毓美弯弯的眉眼略显羞涩:“姐姐,我给你写了一封信,回去看一下有没有收到。”

周毓美,2021年3月入伍。那时,大学毕业的她已经考上家乡的公务员,可还是选择参军入伍来到新疆。去年,提干的她前往陆军军医大学就读。

任务结束后回到单位,我打开周毓美的来信,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信中,两年时间里要完成战士、学员、排长“三级跳”的周毓美,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带兵人,心中有些忐忑。

“真心换真情,这是当年我的排长教给我的,如今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你要相信,只要用心用爱对待战士们,没有带不好的兵。”我给周毓美发去一条微信。

放下手机,我不禁想起3年前的自己。那时,军校毕业后即将走向基层的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感受过阳光的温暖,我也想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这句话,不只是我的带兵格言,也是我步入军旅后的成长写照。

2014年高中毕业后,我剪去长发、穿上军装,来到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成为一名通信兵。

从白山黑水来到祖国西陲,艰苦的体能训练对我这名体育特长生来说不在话下。但陌生的环境、严格的纪律和密密麻麻的专业要点,还是让我很不适应。

排长杨楠与我们同住一个宿舍。晚上熄灯后,是我们和她的“畅聊”时间。排长耐心的开导,总能打开我们的心扉。特别是性格风风火火的我,恨不得总是将心里话一吐为快。

然而,训练中排长总对我们“板起脸”。一次队列训练,因为一个动作出错,排长让我反复练习了十几遍,“训练不扎实,基本功就打不好!”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间”。排长和班长的悉心关爱指导,让我的训练成绩稳步提升。2017年,已成为一名通信尖兵的我,被推荐代表单位参加新疆军区组织的“军医接力-2017”比武竞赛。面对从零开始的卫勤专业训练,以及男兵日常训练中才有的400米障碍和10公里武装越野课目,在超负荷的备赛过程中,我的身旁常常传来战友、班长和排长“快些,再快些”的鼓励,让我在一次次快要放弃时又坚持下来。

比赛结束,我取得团体和个人第一的优异成绩。那年年底我荣立二等功,第二年被保送到陆军工程大学。一路走来,班长和排长的严爱相济,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向新排长岗位的我,也希望能像她们一样,成为一束照亮战士的光。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初到单位,我接到带新兵的任务。一次据枪训练,口令下达后,我发现新兵孟嘉怡迟迟没有动静。走近一看,她怎么也拉不动枪机。

“出列!”我二话没说,让她站到队伍一旁单独加练。

“两个手指关节处同时发力,向下猛拉……用劲,再用劲……”几次尝试未果,孟嘉怡委屈得快要落泪。我却不放弃,直到她终于拉动了枪机。

慢慢地,标准高、要求严的我被新兵们视为“黑脸排长”。其实,看着她们淤青的膝盖、长茧的手掌、破皮的手肘,看到泪水在她们眼眶中打转,我也很心疼。可回想起自己的一路成长,就是因为身后始终有个声音响起。“快些,再快些!”这个声音,来自每一个发自内心希望我成长进步的人。因此,初当排长的我,也要求新兵们“快些、再快些”。之后,我逐渐多了一些耐心,及时了解新兵们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调整训练方法和思路。

后来,连队重新安排宿舍,我与孟嘉怡住一间。一次聊天,我发现她情绪低落,追问后得知她的母亲当时生病住院。那段时间,我常给她的母亲打电话,让她了解孟嘉怡在部队的情况,安心养病。

那一年,我所带的第一批女兵以所有课目全部良好的成绩走出新兵连。离开时,我在宿舍被子里发现一封信。

“永远都会记得训练场上督促我成长、生活中给予我温暖的戴平排长,我们来日方长!”

这是我收到的第1封女兵来信,写信者正是孟嘉怡。从3公里成绩不及格到新训结束拿下全连第一,成为团里表彰的“好战士”;从刚入营时的胆小羞涩到后来的自信大方……孟嘉怡在信中讲述了自己3个月来的成长与感悟。

读完那封信,我的眼眶湿润了。和新兵们在一起的3个月,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新训”,在不断适应排长身份的过程中,用真心从战士那里收获了理解和信任。

3年来,我带过的女兵中,有人迈进军校大门,有人留队担任骨干,有人退役返校继续学业。虽然身处异地,作为战友,我们依然常常联系,彼此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心得。有时,我还会收到她们的来信。每每细细品读这些来信,我都会回忆起有她们陪伴的那段军旅时光,在她们的成长中感悟自己的成长,感悟一位带兵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那束光的力量。

“感谢排长,是你给我勇气,直面困难、迎接明天……”

——摘自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退役女兵孟嘉怡2022年9月退役前写给戴平的信

去年,告别部队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书柜最中央摆上那份沉甸甸的“荣誉”——“好战士”荣誉证书。

这份荣誉,是我军旅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新兵连,我的其他训练课目都在不断进步,只有3公里成绩一直止步不前。每次训练时,排长都不忘唠叨一句:“加油,看看你最快能跑多快!”

“唠叨”的同时,排长也不乏对我特殊“照顾”。一次连队组织3公里考核,最后1公里时,排长一个箭步冲到我身边,神情严肃:“孟嘉怡,再快点,超过前面的人!”

说实话,被排长的“吼叫”吓一跳的同时,这句话好像也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我瞬间有了力气,迈开步子向前冲……

慢慢地,我的3公里成绩不断提升。从中下游到打破连队纪录,一路上都少不了排长的“呐喊加油”。那一次,文书通知我拍摄照片,一脸笑意地说:“恭喜你成为本月的‘好战士’”。

后来,我从战友口中得知,因为排长的极力推荐我才获此荣誉。我曾鼓足勇气问排长:“我不是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推荐我?”

排长说:“这份荣誉,是对你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肯定。”那一刻,我理解了排长的良苦用心。她希望这份荣誉能激励我继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

重返校园后,耳边再也没有响起过“看看你最快能跑多快”。然而,这句话仿佛刻进了我的心里。每次遇到挫折,我都会对自己说:“往前跑,看看你能跑多快!”路在脚下,梦在前方,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往前冲。

(孟嘉怡口述)

“排长,你会把我们每个人的认真和努力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会看到我们每个人哪怕很小很小的闪光点……”

——摘自陆军军医大学学员曾梦婷2022年9月入学后写给戴平的信

“梦婷,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两年前我参加考学集训离队时,排长给我写了一封送别信。

我不知道排长是什么时候发现了我的“小心思”。入伍之初,我就决定要报考军校。2021年12月,上级组织的考学选拔摸底临近,当时单位正在执行驻训任务。看着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我不好意思提出脱产复习的想法。

那天,我浏览军校招考信息时,排长坐在了我的身旁,问我是不是想考学。见我回答得含糊其词,她直截了当地说:“要想考军校就拿出个样子,尽全力去考,别的事情我来处理。”

随后,排长开始为我创造学习条件:向连队汇报我的想法,安排房间作为我的自习室……坐在自习室里翻开书本复习的那一刻,我还有些恍惚,没想到平日看上去有些严肃的排长会为我做这么多事。

一路“过关斩将”,我顺利进入上级组织的考学集训队。乘坐大巴车离开营区的那天,眼看车辆就要出发,排长一路小跑过来。

“不好意思来晚了,你去了集训队好好加油,有事打电话……”还没等我开口,大巴车已经缓缓向前行驶,排长连忙将一封信塞进窗户,然后向我挥手告别……

几个月后,考学结果公布。我立刻给排长打去电话:“排长,我考上了!”

排长的言语间透着一股兴奋和笃定:“我就知道你一定行!”

如今,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我常常会想起排长,想起常驻心间的那幅画面——

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刚刚腾出来的自习室里,排长正用抹布为我擦拭学习用的桌椅。见我站在门口,她抬起头笑着大声说:“加油!”

(曾梦婷口述)

“谢谢你的‘恨铁不成钢’,谢谢你的不放弃。未来,我们携手并进!”

——摘自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列兵杨茹月今年5月新兵下连前写给戴平的信

今年立春后不久,驻地的气温就呈阶梯式快速升高。我们为将要到来的炎热天气愁眉不展时,排长却很高兴,因为又到了她眼中最佳的训练季节。

战术训练场上,单手持枪卧倒始终是让我有些抵触的课目,因为动作稍不规范,手掌、手肘磨破后就会火辣辣地疼。然而,我发现排长似乎不怕疼。

“卧倒时,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同时身体前倾,按照手、膝、肘的顺序迅速卧倒……”说话间,排长一个箭步,已经卧倒在地,成战术姿态瞄准。紧接着,她又进行分解示范,将每个动作重新讲解一遍。

此前,我只是听闻她训练时要求严、标准高,以为要求的对象是我们,没想到“打个样儿”时她对自己同样严格。

那天下午,排长为我们每个人单独示范,纠正痼癖动作。她卧倒了无数次,只为了能让我们成功一次。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这个动作。

“武艺练不精,就是最菜的兵。”那天晚点名时,排长大声强调她的这句口头禅。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她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红花油让我们用。我环顾一周发现,我们所有人身上的伤加起来,也没有她身上的多。

都说人和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会越来越像。我们跟在排长身后,似乎也是如此。我们从入伍前害怕风吹日晒的小姑娘,渐渐变成迎着烈日、无畏奔跑的“黑姑娘”,或许正是源于排长的严格和内心的成长。

(杨茹月口述)

戴平收到的部分信件。


戴平(右)与女兵李萱谈心。


戴平(右)组织女兵进行越障训练。


(瞭新社)


编辑:肖宛宁 责任编辑:银零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