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冲刺“人工智能高地” 多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2023-06-27   

多地升级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北上深等地相继发布支持产业的政策文件

冲刺“人工智能高地”的背后

阅读提示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这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促进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多个一线城市开启了“追逐赛”。北京更是闻风而动,一天之内发布两项政策,冲刺“人工智能第一城”。

中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竞跑“未来赛道”。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对人工智能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引领着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爆发,加速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相关专家指出,大模型相关新研究、新产品竞相涌现,通用人工智能正成为各国重点布局的关键赛道。

如何抓住这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促进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多个一线城市开启了“追逐赛”。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创新“助跑”。北京更是闻风而动,一天之内发布两项政策,冲刺“人工智能第一城”。

多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近期,各地出台政策举措力促人工智能发展。《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于近日出炉,该方案明确提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统筹整合基金资源,形成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

除深圳之外,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6月1日就《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意见。

而近日公布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等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上海徐汇区正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大模型研发团队,将加快研究打造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

不难看出,当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竞赛持续升温之时,各地鼓励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利好政策也密集出炉。记者注意到,最新地方政策文件中均重点提到了算力端发展,加大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强调了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拓展AI创新应用场景的深度与广度。多名来自AI产业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多项AI产业支持政策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助推力,更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中国拥有广阔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但在基础性技术和人才方面还处于弱势。应从政策、机制和投入上,深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273.1万余家,其中今年1~5月新增注册企业23.2万余家,平均增速达66.7%。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成为一个新的竞争热点,各方的投资、研发都热度不减。”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说,未来,SegGPT等视觉类通用人工智能将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有14个省区市在开展大模型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其中北京38个、广东20个。

北京一天发布两项重磅政策

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闭幕式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重磅发布。北京将通过这两项政策,从鼓励与引导行业发展角度,围绕创新发展共性需求,进一步统筹资源,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自主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生态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围绕着人工智能如此密集地发布重要文件,实属罕见,北京市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决心和力度清晰可见。

首先,《方案》围绕着突破关键技术、夯实底层基础、构建产业方阵、推动场景建设、构建创新生态五大方向,提出16项重点任务;《措施》则从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探索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五个方面退出的具体措施。

在这两个重磅文件中,几个重点和关键词值得关注。

一是突破和原创。《方案》提到了“突破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创新”,强调“围绕人工智能数学机理、大数据智能、多模态智能、决策智能、类脑智能、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方向开展研究布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要有基础理论框架体系,而且强调“原创”。

二是两个重要内容。《方案》提到“支持创新主体重点突破分布式高效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新型基础架构、深度超大规模图计算、超大规模模拟计算等基础平台技术。支持数据与知识深度联合学习、高维空间多模态语义对齐、大规模认知与推理、可控内容生成、高效低成本训练与推理等关键算法研发,着力推动大模型相关技术创新。鼓励相关技术和算法开源开放”。

核心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方案》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数据。

16项重点任务和21条具体措施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从大的方向上看,是在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框架之下,针对北京市的“两个人工智能区”——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一个地”——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一个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继续布局、深化加强和全面推动。

围绕这一蓝图,一个个细化的目标也在《方案》中明确。北京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通用人工智能雏形显现;自然语言、通用视觉、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等形成完整技术栈,关键算法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算力布局初步形成,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和深度学习框架等基础软硬件产品市场占比显著提升,算力芯片等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产硬件比例显著提高。

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初创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企业总数保持国内领先,新培育独角兽企业5至10家。

根据《方案》,北京还将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引进培育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团队;力争高水平学者数量超万人,国内占比保持领先。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措施、伦理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也将努力取得重要进展。


(瞭新社)

编辑:肖宛宁 责任编辑:银零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