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国产AI大模型“神仙打架” 广东能否“直道冲锋”?

2023-05-22   

2023年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爆发年”。今年以来,AI旋风席卷全球。不仅如此,ChatGPT仍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进化,就连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都直言跟不上大模型时代的“狂飙”速度。

不久前举行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根据广东的规划,到2025年将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广东,能否拔得“中国版ChatGPT”的头筹?在“神仙打架”的国产AI大模型中如何避免“一头热”?是否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甚至“直道冲锋”?

“第一梯队”企业每年投入百亿资金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今年在一场演讲中难掩激动,“计算正在以光速发展。”

距离他的演讲不到两个月,5月19日凌晨,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首次发布ChatGPT手机版本应用。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大量涌现,让AI行业迎来了“高光时刻”。

AI大模型,指的是拥有数百万以上参数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这类模型在经过专门的训练后,即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复杂处理和任务处理。

ChatGPT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对话交互能力,背靠的正是名为“GPT”的AI预训练模型。

忽如一夜春风来,由ChatGPT掀起的这股风迅速从国外刮进国内。一时间,国产AI大模型赛道可谓“神仙打架”。

先是百度旗下语言大模型“文心一言”开放内测,后有阿里巴巴、商汤科技、昆仑万维放出自家打造的大模型成果。

科大讯飞、腾讯、360、字节跳动等企业也在“摩拳擦掌”,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搜狗创始人王小川等企业高管领衔的“AI大模型创业军团”亦瞄准了这一风口。

但竞逐AI大模型并非易事。“每年5000万到1亿美元的花费,是千亿级大模型训练的入场券。”昆仑万维CEO方汉指出,AI大模型高昂的训练成本和研发投入,也让众多入局者,望而生畏。

事实上,AI大模型兼具“大规模”和“预训练”两种属性,面向实际任务建模前需要在海量通用数据上进行预先训练,这样才能大幅提升AI的通用性和泛化性。

但是,AI大模型需要的参数量和数据量非常庞大,以ChatGPT为例,GPT—1的参数量只有1.17亿,到了2020年GPT—3发布的时候,其参数规模就达到了惊人的1750亿。

如今,人工智能模型体量已跃升至“万亿级”参数规模,大算力、强算法共同筑起了一道“高不见顶”的技术壁垒,只有深耕AI赛道的大公司才有“入场”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均在百亿元规模,研发团队人数过万,且在技术研发上实力雄厚,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选手。

“当前AI大模型仍是新兴技术,未来的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厂商的举措、战略方向与资本投资方向。”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认为,目前AI大模型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未来企业要想真正跑赢对手,不能仅靠“一头热”,而是需要培养自身在数据、场景、软硬一体算力等方面的能力。

广东各地瞄准优势领域多点突破

从ChatGPT到Midjourney(AI绘画工具),AI大模型应用遍地开花,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在AIGC领域还处于追赶状态,但独特的应用场景,也让中国有了迎头赶上的底气。

从全国的人工智能版图看,广东的产业规模、核心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当属全国“第一梯队”。而且重点终端产品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全国领先,发展潜力巨大。

面对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广东早早“入局”,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4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全省各地早已瞄准各自的优势领域,多点布局,多点突破。

广州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仅2022年就有1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赋百景”名单,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正以“一核多点”布局产业生态圈。

深圳依托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南山智园、罗湖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点园区,打造“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珠海依托横琴新区、无人船科技港、香洲区云溪谷数字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打造无人船、无人航运、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构筑粤港澳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佛山则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机器学习自动化、人机混合群体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高地。

根据广东的规划,到2025年将形成以广州和深圳“双城四区”为主引擎,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其他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创新应用发展新格局。

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看来,吸引各大厂商入局的关键并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其背后“在应用层,将会出现的全新的、十倍于现在微信和抖音的创业机遇”。

这也是工业大省广东的一大优势。向制造业深处进发,是AI落地广东的最佳路线之一。

位于江门的维达纸业,整个车间,除了自动传送带的忙碌身影,只有为数不多的员工坚守关键岗位。“我们已经接近‘黑灯’运作。”维达集团运营总裁王波说。

造纸业的原材料千变万化,却要保证产成品“均一稳定”。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数据建模等技术,可清晰知道卫生纸生产过程每时每刻都是否达标,减少“回炉再造”的浪费。

“广东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在41个工业大类中就有40个。”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认为,AI在广东落地有极大的发展机遇。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韩蓝青认为,人工智能有较强的溢出带动作用,广东以终端消费产品见长,技术也可以很好地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例如,把智能机器人应用在柔性智能生产中,可推动流水线式自动化作业,向大规模定制化产品供应转型;应用在手机端的“刷脸认证”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可检测微小瑕疵……AI落地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

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当“中国版ChatGPT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时,我们还是要承认,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仍直面众多挑战。

在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谢峻石看来,大模型的高速发展,意味着巨大的能耗。有数据显示,ChatGPT的总算力消耗庞大,需要7—8个投资规模30亿元、算力500P的数据中心才能支撑运行。如何降低训练大模型的成本和能耗?能否通过自研AI加速芯片降低推理成本?这需要业界共同思考并解决。

但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我们依然面临“缺芯少魂”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要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不强、产业发展生态不健全、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建设。

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机会。目前,广东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正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强链”。围绕“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完整产业链来部署AI创新链,广东将基础关键技术攻关、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开源开放共享平台体系建设、标杆应用场景培育、多元创新生态构筑等作为着力点。

二是“融合”。突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变革发展技术的属性,广东围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政府管理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从突破前沿基础理论、形成关键技术与应用产品、打造开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夯实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等方面实现系统化布局。

三是“跨界”。突出科技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对人工智能的保障与引领作用,广东将通过政策性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投入倾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增强后劲,同时培养一批技术、产业和商业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找准方向,久久为功,方能有所突破。

“中国认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不仅要‘弯道超车’,还需要‘直道冲锋’。”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指出,我国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生态,为国产AI大模型的落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场长跑当中,产业创新需要先行,但科研创新一定要并进,产业界与学术界的紧密协同将源源不断为长跑注入动力。


(瞭新社)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