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的实践需要治理的理论。如何从理论上尤其从哲学上对国家治理做出深刻的理解和阐释,进而为国家治理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这是哲学研究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由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南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晏清教授领衔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丛书”,就是对这一课题所做的可喜探索,其成果无论对推进国家治理研究,还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都是意义重大。该丛书从设计到研究、从形式到内容,均体现出独到的价值与特点。
鲜明的理论主题
丛书对国家治理的研究,不是一般性的哲学讨论,而是有其明确的理论主题,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思维方式的更新”。之所以确定为这样的理论主题,主要源于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按照作者的观点,国家治理主要是国家秩序、社会秩序的建构,在广义上就是政治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依赖于高超的政治智慧,特别是正确的政治思维方式。这就直接诉诸哲学。对于哲学,马克思讲过,“哲学是‘现世’的智慧”,黑格尔也讲过,“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不管怎么表述,都是把哲学与智慧、思维方式密切连在一起来看待的,哲学的智慧尤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确实需要这样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提出,表明我们国家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治理与管理虽然不是截然对立的,但还是有其重要区别,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大进步。与这种转变和进步相适应,一些重要的政治观念以及相应的政治思维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为此,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思考自然需要超出具体的制度理论层面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这就是要追寻现代化过程中各种制度、法律、权利规范等制定的哲学根据,从哲学上深刻阐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也正是丛书为什么把研究国家治理的视角聚焦于政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缘由。由于政治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故丛书在落实理论主题时,主要是通过研究国家治理各种具体问题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得以反映和呈现的,从中体现出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总体的社会维度
对于政治哲学的研究,马克思在方法论上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对于法的关系、国家的形式等,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它们都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因而必须从它们赖以生存和存在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就需要把握好政治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所谓社会维度,就是社会总体分析的维度,即从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关系的整体性、结构性变动中来研究政治生活的维度。丛书就是按照社会维度的思路展开的。全书共由八卷组成,总体结构为“一总五分两个扩展”。“一总”是《以人民为中心及其践行路径研究》,作为总论,突出国家治理的人民立场、人民至上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丛书各卷。“五分”对应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分别为《民主与法治》《效率与公平》《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创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领域对国家治理及其体现的政治思维方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阐述。“两个扩展”是《国家治理中的道德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旨在突出两个观点:一是一个社会的良法善治,总是同道德的进步相生相随的,是由道德文明作为支撑的;一是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全球治理现代化。总体来看,八卷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治理哲学思考的完整理论体系。
哲学对于国家治理的研究有其特殊性。因其不是实证科学,故对国家治理的探讨和把握,主要不是通过实证研究,而是在占有大量经验材料及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辨析、抽象、概括来进行的。经验材料和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等。为此,丛书根据国家治理研究内容的需要,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吸纳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突出的问题意识
理论研究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回答理论和现实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有鉴于此,丛书在其研究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问题导向。根据全书总的理论主题,每一卷又确立了自己相应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进一步分解为若干重要专题,这些专题既是现实生活的重要问题,又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如在总论卷里突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题,政治卷里突出的是民主与法治的主题,经济卷里突出的是公平与效率的主题,文化卷里突出的是文化自信的主题,社会卷里突出的是社会治理的主题,生态卷里突出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两个扩展卷分别突出的是道德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各个主题之下又分为具体的专题与问题。对于各种重要问题以至各种疑难问题,丛书没有回避,而是力求从哲学上予以阐释和解答。有些问题研究确实有难度,也很难做出权威性的解释,但至少是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这无疑有助于研究的深化。其勇于探索的精神、用学理讲政治的学风和文风是值得称道的。
用问题研究带动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也是丛书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政治哲学研究方兴未艾,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何谓政治哲学?马克思有无自己的政治哲学?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区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如何建构现实性政治哲学?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丛书都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比较系统的回答,并把在回答这些问题中达到的理论认识尽力运用到丛书的写作过程之中。欣喜的是,作者在其研究和探讨过程中,开创性地找到了一条把上述问题相互关联起来解决的理论线索,即把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理论线索,这对于建立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政治哲学理论框架颇具价值。可以说,丛书的创作和出版,对政治哲学学科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贡献和有力推动。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