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如何改变上海

2020-11-30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一个全新概念: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将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通过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究竟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此时提出这一概念有何深意?又会给上海带来哪些改变?

首提:整体性转变

数字化可以给城市带来什么?

以这次疫情应对为例,上海高效依托“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共享疫病防治数据信息,通过条块结合快速准确将疫情通知各部门,同时通过大数据排查重点防疫人群,迅速形成了疫情防治最小单元格和社区共治体系。在经济领域,数字化更催生出大量颠覆性的新模式、新业态,在线教育、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在线新经济让上海经济得以快速复苏。

“上海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世界大势所趋、城市治理所需。”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雪锋说,数字化正席卷全球,全球城市都面临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英国发布“数字宪章”、日本推进“超智能社会”、新加坡提出“智慧国计划”。数字化已成为打通经济社会运行堵点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越来越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高效管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认为,与此前不少地方提出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等某个领域的数字化相比,上海是在全国首个提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这也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数字化发展作为“十四五”一项重大举措的呼应。“以前的文件中有关数字化的表述大多散落在各个板块,比如,分别在有关经济转型或社会治理的板块里提到要加强数字赋能等,更多是将数字化视为工具,用以辅助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而这次是将数字化转型的内容整合起来,本身就作为一个目标了。”

对上海来说,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次“整体性转变”,不是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

正如全会提出的,其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对此,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向红解读,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一是善政,即打造数字化政府,提高政府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二是惠民,便捷民众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建设宜居城市;三是兴业,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智能化、运营数据化、管理智慧化、营销精准化,提升组织绩效与根本竞争力。

经济、生活、治理的数字化又是相互协同的。只有通过数字经济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产业,才能为政府治理提供手段;反过来,数字经济也需要政府创新数字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而数字生活起来了,数字经济也才能更持久繁荣。

优势:智慧城市打基础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化“微更新”,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全方位赋能”。

专家表示,以前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强调某一领域、某一片段的数字化赋能,数字化应用呈现“烟囱林立”、各自为战的状态。城市数字化转型,旨在充分释放数字化蕴藏的巨大能量,让整个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进一步提升城市巨系统的产出、配置、运行效率。

这次上海提出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还特别强调这是一次“革命性重塑”,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迭代,而是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为驱动,倒逼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深刻变革,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

郑磊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十年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技术再强也需要企业和政府主体真正用起来,将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生活和治理中去。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中,老思维、老套路是行不通的。“新技术只是提供了基本条件,能不能真正实现转型还需要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周向红也认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与好的流程匹配,城市数字化转型不能为技术而技术,还需要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民生场景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释放技术红利。”

城市数字化转型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上海是有基础的。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从全球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荣耀背后,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十年积累。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毛辉东就表示,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领先,“两张网”就是像牵起牛鼻子的两条绳索,牵引着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城市治理、电子政务一路向前。

同时,数字经济也正释放出蓬勃动能。紧扣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需求转变,上海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今年1—9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4%,与之配套的数字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5G基站已超过3.1万个。

普华永道中国城市建设和地产行业战略咨询合伙人唐海燕认为,伴随数字化产业的不断积累,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效应迭出,上海具备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气”。

未来:体现中国高度

诚然,上海智慧城市十年建设成绩显著,但原有的模式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定位仍有差距,比如存在重项目建设、轻顶层设计;重政府投入、轻市场运营等深层次问题。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塑造面向未来、面向2035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盛雪锋表示,“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三点内涵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不是孤立的。整体化转型必然意味着全方位的赋能,要实现这些必然要有革命性的重塑,可以理解为“一个目标、两大驱动”。“整体化转型是目标、技术驱动实现赋能、机制驱动实现重塑,后面两个驱动本身就是互为依托的。”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转型”二字,同样意味深长。

专家认为,与以往相比,转型更突出“统筹”要求。要面向未来做顶层设计、形成机制,囊括各领域、调配各部门、覆盖各区域、发动全社会,搭好数字城市的框架,打通数据应用的瓶颈,激活应用场景的开发。

“转型”也应更突出“社会”属性。在“两张网”基础上,数字化要进一步面向社会领域,服务社会群体,鼓励社会参与。郑磊建议,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要特别注意“数字弱势群体”,要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采用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推进整体性转变要带上全体市民,而不仅仅惠及数字化的强者,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应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同时,在推进数字开放使用中,要保护好公民隐私,谨慎识别和防范数字技术的各类潜在风险。

立足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周向红建议,上海应着重打通数字高速公路、数字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壁垒,从而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实现数据资源与国际对接,打造数字经济流通的全球枢纽。

通过未来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完全可以转出新的战略优势。一方面,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率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树立行业标杆、打造国内样本,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在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达到世界一流城市的水平,甚至实现超越,体现“中国高度”。


欢迎继续关注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解放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