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整治农村山寨食品需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百姓关注)

2023-02-27   

“过年回家,看了一眼家里买的年货,竟然有不少都是仿冒产品,什么‘旺日子雪饼’‘营养伙伴’‘特伦舒牛奶’等。包装与正品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不少,难怪家人会受骗上当。”湖北鄂州市读者姜女士在来信中说,这些“山寨”食品外包装和知名品牌高度类似,极易产生混淆,但味道却与原品牌大相径庭。“本来要打开给孩子喝的钙奶饮料,我尝了一口,发现香精味道很重,十分黏稠,像糖浆一样,尝不出牛奶的味道,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哪些成分,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姜女士说。

随着消费市场日趋活跃,部分商家趁机在农村地区生产销售山寨礼品、“三无”产品等假冒伪劣商品。据天津商业大学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消费者因“仿制逼真,难以区分”购买过山寨食品,26.6%的消费者因“价格低廉”选择购买山寨食品。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假冒伪劣现象更加严重,监管难度很大。”浙江宁波市读者郑建钢发现,这些山寨食品大多由附近的小商品店、集市或者批发市场售卖,产自小作坊,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环境恶劣,卫生条件不达标。一些山寨食品“色香味”往往靠香精、色素调制而成,货真价实的原料并不多。

“因为名牌产品售价较高,村民大多不会购买,附近小商品店也不进货。农村的留守老人、儿童等平时也没有保留购物票据的习惯,买到山寨食品,也找不到投诉渠道。”郑建钢说。

这些山寨食品不仅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挤占了正常商品的市场空间。“农村地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范世乾分析,农村地区商品贸易水平较低,低价商品涌入农村市场,让价格相对较高的正价商品失去了市场空间。加上农村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为山寨食品逃避监管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对山寨食品开展过多次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市场监管部门实施有效全面监管还存在一定难度。江西新余市渝水区读者廖海金表示,交通条件受限、基础设施不完备是农村地区商品贸易水平较低的原因,“通过大力推广集中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村集贸市场供应链体系,可以做到以较低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借助于大型商贸或电商平台,也能满足农村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生活需要。”

目前,食品安全码已经在全国多地得以推广普及。“农村地区也应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踪等制度在内的食品监管体系。对于所有流入农村市场的商品,尽快建立溯源机制,明确生产、流通责任,对全链条规范运营起到有效约束作用。”河南漯河市读者张涛说。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教授李曙光表示,整治农村山寨食品,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管,对于制假售假的企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源头上治理售假问题。通过下沉执法力量、加强明察暗访、畅通投诉举报等,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对于群众反映的售假问题,要建立健全维权通道,加强打击售假的力度,完善售假的事后惩罚机制,提高售假违法成本。其次,广大企业也要提升品牌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打假,在维护自身品牌和声誉的同时,有力净化市场秩序。“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农村地区广为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比如购物时索要并保存购买凭证,如果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严重的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经营者的刑事责任。”李曙光说。


(瞭新社)

编辑:颖颖 责任编辑:申晨

来源: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