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广东如何乘改革东风实现经济“粤”升?业内人士这样说

2023-02-03   

2023年2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消息,这项改革举措畅通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当前,广东吹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该如何乘改革东风,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资本动能?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全面注册制是发展新引擎

“全面注册制改革对于广东来说是利好,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是中国科技创新高地,坐拥深交所、毗邻港交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企业上市和发展的机会更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指出,从注册制改革试点4年的成果来看,广东已经抢得先机。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执行董事、保荐人杨华川,他提供了一组数据:过去4年,注册制改革试点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依次推开,截至2023年1月底,全国共有1004家公司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其中广东以183家排名全国第一。他还指出,通过注册制上市的广东公司的显著特点是科技属性强、创新成色足。以广东证监局提供的2022年数据为例,广东新增的78家上市公司均属高新技术类企业,其中,有72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总数比例高达92.3%。

这与试点注册制的市场定位有直接关系。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于“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则服务于“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得益于此,一大批“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的广东企业开启上市潮流。

在广州南沙,有着国内“AI四小龙”之称的云从科技,凭借人工智能核心科技,2022年5月成功“闯关”IPO,摘得科创板“AI第一股”,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高地。

这是广东抓住注册制试点机遇带来的可喜变化。诸多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可长期的高研发投入让这类企业因亏损而无法上市,是注册制为云从科技这样的企业叩开资本上市大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资本动能。

在中科科创董事长、执行副总裁杨绍基看来,随着注册制试点逐步推开,广东正在推动实现“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再以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对未来产业开展前瞻性布局。”

  在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吹响。“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启动恰是时候,广东应加大力度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经济结构,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董登新指出。

营造有利粤企上市环境

尽管抢得试点先机,面对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机遇,广东如何乘势而上,为更多粤企大力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的股权融资渠道助力?

“企业生机勃勃上市的背后,离不开力度不断提高的政策支持和引领。”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广东要逐步完善、优化上市扶持政策,打造优质的上市企业投融资环境,才能使得省内科创型、创新型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提振。

“通过自主培育及外部引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新经济业态的扶持力度,引领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孵化培育优秀企业。”杨华川指出,这也是广东近几年来大力推动的方向。

事实上,近年来,广东各地市在挖掘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方面纷纷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成规模、有特色”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在广东已然形成。各地金融主管部门通过梳理不同板块后备企业资源,通过筛选符合条件的后备企业入库,形成“上市一批”“报审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后备企业梯队,持续推动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作为企业上市的推动者之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力量也应充分调动起来。创投人士建议,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领域,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金及产业有序转移基金等。

对于资本市场配套政策的完善,杨华川建议,可从财政、土地等方面为全面注册制下的后备上市企业提供上市优惠政策,建立并加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上市过程中涉及的股权变更、土地使用、环保、合规证明等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继续为企业上市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使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便捷。“对企业来说,可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对于推动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华川表示,注册制试点的时间只有4年,广东企业已经迎来了春风。

上市条件更加多样化,更多企业能通过IPO获得足够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企业做优做强。杨华川表示,传统或者盈利稳定的企业迎来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高端装备等企业则全面迎来发展机会。

“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更快地发展。”杨绍基表示,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型企业在IPO前的融资轮数会减少。

主板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主板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杨绍基表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不同的市场来登陆资本市场。

杨华川进一步认为,随着新股的发行更加市场化更能反映买卖双方的意愿,科创企业、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意愿大为提高,上市融资速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创新创业企业有望成为市场的IPO主力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徐驰建议,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司经营体系和治理架构。在他看来,全面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而是审核把关更加严格。因此,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同时,也给企业长期稳健经营带来考验,企业必须考虑公司长期战略和短期利益的平衡,要关注资本市场背后的风险影响。


(瞭新社)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