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图: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令人难忘,创造无限发展机会。)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以气势恢宏的旋律著称。管理协调世博会的国际组织─国际展览局,选取这一乐章最激昂的开始部分定为《国际展览局曲》。这波澜壮阔的气势,亦是上海世博之路的真实写照。
12年前,上海如约为世界带来了一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其深远影响至今不绝。因此,近日有专家建言香港与深圳联合申办2035年世界博览会,也受到了各方支持和期待。上海申博、筹博、办博全历程参与者,现任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结合上海的经历表示,港深联合申博、办博,如果客观条件全部具备并成为现实,这将会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创举。不仅能让“一国两制”充分展示,对于大湾区乃至中国的发展,还将带来长期的推动。\大公报记者 张帆
提到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人都难忘老市长汪道涵先生的那句名言:“世博会与广交会不同,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50年。”汪老正是上海申博的首倡者。
提升国际影响力
曾经得到汪老许多教诲的周汉民告诉记者,上海的申博愿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发起人堺屋太一、日本专家小林实曾先后拜会汪道涵市长,提议上海申办“世界万国博览会”,即我们现在熟知的世博会。他们认为,这将给城市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带来重要作用。这个建议得到汪道涵的高度重视,汪老还认为,世博会可以成为浦东开发的助推器。当然,当时上海的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但汪市长决定开始组织力量研究世博会的历史发展,以及对一些重要国家、重要城市举办前后作比较研究。
上海对于世博会的认知也不仅限于理论。汪道涵就曾三次访问日本,并对世博会给该国经济的作用做过专门考察。1970年至1985年的15年间,日本先后举办了三次世博会,其中1970年大阪世博会直接盈利1.5亿美元。加上1968年东京奥运会,这两大国际活动的举办加快了东京和大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干线、高速公路等都是在60年代建设的。1961至1970年10年期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11.6%。整个关西地区的经济都被带动起来了。这无疑对发展中的上海以极大启示。
正是汪老的倡议和上海市领导坚持不懈的推进,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正式申办上海世博会。2001年5月2日,上海向国际展览局递交注册申请。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上,上海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到今年正好是二十年。
带动旧区改造 城市更新
正如前辈们所期待的那样,上海依托世博会的举办,掀起了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可谓以世博园区为中心“开花”。
周汉民介绍,关于世博会选址,曾有很多建议,最后确定在浦江两岸共同举办,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跨越浦江两岸,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其中六成占地在浦东。他说,选址首要考虑,上海的世博会与母亲河黄浦江密不可分,因此选择了跨江办博。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这一区域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将来观众出行。
当然,这样的选择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因为这里当时居住着18000户居民,还有274家工厂,包括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江南造船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舞着当地的居民和企业,当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很多人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其实也是在庆祝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根本改善的契机。世博园区周边原本有大片的旧城区,很多市民一家几代都居住在二级以下的旧区里,砖木结构,没有独立的卫生和厨房设施,一到台风季节更要面临屋漏和积水等多重困难。周汉民说,世博园区的建设,成为一个机遇,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这一带黄浦江两岸的规划布局得以重新调整。
更不可忽视的是,世博会闭幕又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园区内不少建筑和场馆被保留,发挥起新功能。周边还启动了新一轮开发。如今的世博园,浦东区域已经建成央企总部基地,之后世博开发也以加速度推进。比如,现在大家已经熟知前滩地区,不仅集中了诸多网红新地标,也正朝着建设又一个陆家嘴的宏伟目标前进。世博会园区周边,还新建设了多处公园,特别是湿地公园、世博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新热点。
可以说,昔日旧厂房、旧船坞集聚的工业“锈带”,因为世博会的举办,成为惠及市民的“秀”带,活力和机遇一直在这片土地孕育、生长。也正印证了二十年前,上海申博成功那一夜,时任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写下的一句话:“今天,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编写《注册报告》 更大挑战
赢得世博会主办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周汉民介绍,8年的筹办世博会阶段,除了筹建世博局等专门的办事机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更大的挑战,就是《注册报告》的审查和通过。
根据国际展览局规定,只有审查通过《注册报告》,上海才能启动世博会的宣传推介和招展工作。经过与国际展览局多次沟通和磋商,《注册报告》最终敲定九方面内容:相关法律和财政措施以及组织机构的法律地位;名称、主题与持续时间;上海世博会主题深化与园区内活动分类和介绍;世博会场地规划;财务计划;沟通与推介计划;后续利用的初步计划;初步商业化运作计划;法律附件。
《注册报告》编写从2004年初开始,2005年4月,11万字的英文和法文初稿提交后,国际展览局一下子反馈了108个问题,为此,周汉民又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奋战,一个一个研究解决。最终,在各方精诚努力下,2005年12月,中国成为第一个一次就通过《注册报告》的国家。这也为2006年3月21日,中国正式发出参展邀请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更多时间。
周汉民特别指出,《注册报告》通过后,一切工作当然会有微调,但没有重大调整。道理很简单,“谋定而后动,我们谋的时间很长,而且谋定以后又化为国际承诺,那就不能轻易的改动。”无论是申博还是办博,周汉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没有国家的强力支持,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功。
中国决定申博后,国家就会成立申办委员会,中央政府几十个部委办全力支持上海。在场馆建设上,国家各部委也都积极投入,号召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建起了精彩纷呈的企业馆,带动了外国企业馆的建设。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因为是国家行为,我们国家领导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表达对世博会坚定的支持,我们中国驻海外所有使领馆将推介上海世博作为国家责任全力以赴。”更难忘的是,正是国家的信任和重托,周汉民在国际展览局任代表时,才能理直气壮又十分平等地与国际社会交流。
虽然称“上海世博”,但世博会是中国的,举办地在上海,国与城的关系不能颠倒。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