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022-11-30   

德才兼备是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德才兼备也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2021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勉励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定党性立场时,引用了“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这句话出自王充的《论衡·卷十三·别通篇》,其完整表述为:“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王充,字仲任,出生于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绍兴,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著有《论衡》一书。该书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八十多篇,其中《论衡·卷十三·别通篇》专门论述了如何识别、使用“通人”,即博通古今的人。王充认为,“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懂得治理国家方法,而且能讽刺和批判世上庸俗鄙陋的风气和言论。识别和使用“通人”尤为重要,而关键在于地方长官是否知识广博,通览古今,了解“通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恩德不优容不能安抚边远地方的人,才智不高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听闻多见识广,就不会受到愚昧无知的指责;深刻了解道义与学术,就不会受到浅薄愚昧的诋毁。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德才兼备,既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又要不断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才能不断增强本领。

中国古代讲求一个有志于社会国家的人,必须既要有道德涵养,还要具备博大深厚的文化知识,两者缺一不可,成为中国传统政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被视为一个人具有家国情怀的直接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为政者必须有知识、有才干。如果“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就应该罢遣为民。而为官者的家国情怀更是必备条件,并且与个人的道德修为紧密相连,因此要明大德,就必须首先从自己修为、修养做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充分说明要实现从政治理国家,就必须首先从自己修为做起,实现修身养性,因此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甚至要求在个人身处困境时更要注重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共产党人不仅传承了这一传统政德文化理念,还从党的初心使命出发,提出了德才兼备使用干部的标准。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具体而言,“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修订的党章进一步把牢干部德才兼备的标准: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显然,“德才兼备”任用干部的要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干部的一贯要求,同时赋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新的时代内涵。

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必须坚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把德的涵养与才的培育有机统一起来。首先,以德为先,要求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牢记“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因此要以党章为根本,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天下,练就政治慧眼,锤炼政治品格,坚持“三个务必”,始终牢记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与担当。

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要对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举一反三,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特别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长远发展、薪火相传。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斯时 责任编辑:星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