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只需4名工作人员,就可养殖上百万尾黑鲪鱼。在深圳举行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中集集团展区的大型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展示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长68米、宽68米、高40米的“深海鱼塘”年产渔获可达1000吨,除了通过风力和光伏发电提供能源,还搭载智能监测、自动投喂、水下机器人洗网等设备。
“网箱装有200多个传感器,通过‘鱼脸识别’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到鱼群的数量和生长状态。”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总监潘细录介绍,“经海001号”具有稳定的水产数据和清晰的营运模式,“有了稳定的数据,就会带来金融和保险,后面的网箱我们就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模式来建造。”
“经海001号”是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记者在海博会上走访发现,中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风、光、氢、渔、旅等各领域发力,并呈现出创新绿色融合、合作共享深化的发展态势。
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在海博会上,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国重器”的模型引来众多游客。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有“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本届海博会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深圳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家展商、7000多个展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参展。
当前海洋技术创新的步伐逐步加快,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以及海洋卫星、高科技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越来越多颠覆性技术对中国海洋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深化,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新动能积极增强。
“海洋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特征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对技术的要求比陆地经济更高,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创新来驱动。”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说。
海洋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在本届海博会上,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主题。
在中集集团展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能发电、海上制氢、船舶碳捕捉等海洋新能源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展区,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的各种“绿色船舶”,提供着不同类型的节能环保型航运方案。
此外,深远海绿色养殖设备和技术、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绿色智能港口等领域,以及“海上风电+制氢”“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浮岛”等融合发展业态也茁壮成长。
在盐田港展区,记者了解到,2012-2022年,十年间港区吞吐量大幅上涨的同时,每个标箱碳排放却在下降。其中,推进岸基船舶供电、龙门吊“油改电”、液化天然气拖车应用是贡献最大的三项举措。
记者在中集集团展区了解到,2022年以来,全球海上钻井市场回暖,中集旗下多个钻井平台获得了来自欧洲北海、中东、墨西哥湾和巴西等海域的长租作业合同,在国际主流采油区“擦亮”了中国高端制造品牌。
本届海博会上,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壳牌等数十家企业,带着最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参展。来自中国、美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高管及专家等,共同论道全球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海洋领域技术前沿和热点问题。
展会期间,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式揭牌。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表示,要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现有的海洋资源,使我们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又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
何广顺介绍,中国将深度参与海洋治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