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浸大研制发光粒子 助治脑瘤

2022-11-25   


(图:浸大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奕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开发近红外线持续发光纳米粒子TRZD,助诊断及治疗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三分之一。香港浸会大学合成了一种名为TRZD的纳米粒子,可同时发挥诊断及治疗脑部神经胶质瘤两项功能。它能持续发光,为体内神经胶质瘤细胞组织作显影诊断,并透过靶向传送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无损正常的脑组织。研究结果已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

磁力共振是神经胶质瘤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敏感度有限,相对罕见的小脑胶质瘤就较难被其发现。而治疗神经胶质瘤的阿霉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但或会损害正常细胞,及引起一连串副作用。

由浸大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奕和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罗嘉丽共同带领的研究团队,合成一种名为TRZD的崭新近红外线持续发光纳米粒子,可同时用作神经胶质瘤的显影诊断及治疗药物载体。

小鼠实验证明效果显著

TRZD的特点是受紫外光照射后,会持续发放近红外线。其基本结构是一组纳米粒子,载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矽,令其成为阿霉素粒子的理想载体。研究团队透过小鼠模型评估TRZ(即未有加载阿霉素的TRZD)在影像诊断方面的成效。TRZ首先受紫外光照射,在发光后被注射至大脑及小脑被植入肿瘤组织的小鼠。在随后的24小时,小鼠大脑及小脑的肿瘤细胞区域均可以侦测到TRZ的光线。这表明TRZ是一种极有潜力用于诊断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显影剂。

研究团队亦进一步评估TRZD的抗肿瘤成效。团队将嵌入T7肽的TRZD,注入大脑及小脑均被注入肿瘤组织的小鼠中,在之后的15天,其肿瘤直径平均缩小至1毫米,平均寿命亦较对照组小鼠长20天。此外,细胞死亡情况集中在肿瘤范围,正常的脑组织则未有受损。

王奕表示,TRZD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有高度针对性。这是因为T7肽对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并且能穿透血脑屏障,令阿霉素得以被传送至肿瘤细胞。

整体而言,TRZD有强大潜力开发成新一代对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发挥诊断及治疗的双重功能。


(瞭新社)

编辑:李嘉朗 责任编辑:沐沐

来源:大公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