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孙玉东:“抢救”珍贵古籍文献 薪火相传赓续文脉

2022-11-24   

(孙玉东正在进行古籍修复工作。)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古籍修复师孙玉东坐在工作台前,专注地操作着手中的镊子、补纸等工具材料,对一片泛黄破损的古书叶进行修补,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

从业10多年来,孙玉东已修复古籍文献近万叶,其中包括900多叶善本,以及400多件拓片、字画等。凭借扎实出色的修复技艺,他曾获“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三等奖,又在2021年以文献修复工种荣获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奖”,成为全省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文献修复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作为古籍文物的‘守护者’,我们要意识到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孙玉东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珍贵典籍文献得到修复、保护,基层古籍修复队伍逐渐壮大,为后续开展古籍长效保护创造条件。

心怀热爱▶▷

让古籍残片“重获新生”

2011年,孙玉东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成为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一名古籍修复师,参与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碑帖拓本、书画、报纸等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省立中山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2014年起,该馆利用省古籍保护中心资源开展各项古籍普查、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班等活动,培养起一支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馆内古籍修复人才不断成长。

孙玉东告诉记者,日常的修复工作范围涵盖修复破损较严重、急需抢救的文献,列入部门当下工作计划的文献,以及读者有阅览需求的文献。据统计,自2006年至2021年,古籍文献修复室共修复线装古籍125954叶,民国文献68751叶,拓片1036幅等。

紧跟部门的修复计划,无数古籍残片从孙玉东手中流转后“重获新生”。在他看来,做一名古籍修复师,最重要的是敬畏和热爱。由于历时久远,遭遇了聚散转手、水火侵蚀的古籍往往“病害”缠身,在南方潮湿多虫的环境下,还容易出现发霉、虫蛀的情况。他坦言,有时候看到书叶上密密麻麻的虫眼,自己也忍不住心生烦躁,“感觉永远也修不完”。

在他的记忆中,印象较深刻的是修复一本名为《通书》的古籍。这本道光年间的古籍经过泡水、发霉、絮化后,已近乎紧紧粘成一团纸块,无法翻开。

孙玉东先用蒸汽将糊作一团的书叶一张张分离,再对破损处进行拼接,前后共耗费近2个月的时间,才将这本近100叶的古籍修复完成。“如果不紧急抢救这本古籍,它可能就会慢慢絮化得彻底毁坏,只能耐下心来一点一点地靠手上功夫去修补。”他说。

看着一叶叶古籍从残破变得整洁,一股成就感从孙玉东心中油然而生。特别是修到一些重要古籍时,更是给他带来极大的动力——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当著名历史人物的手稿经他之手修复完成时,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见证者”,这种自豪感推动着他做好每一天的修复工作、不断挑战古籍修复的种种“疑难杂症”。

积极推广▶▷

织就全省“古籍保护网”

古籍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份“案头工作”,也需要修复师走入社会大众之中,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薪火相传、赓续文脉的队伍里。作为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之一,多年来,孙玉东在古籍修复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古籍修复推广活动,带领读者探寻古籍修复技艺承载的坚守与温暖。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开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举办“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读者体验活动,包括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古籍珍本展示、古籍版本鉴定、古籍知识讲座以及碑刻传拓、瓦当拓印、雕版印刷和线装书装订的演示与体验等。

截至2021年,该活动累计在粤澳地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中小学共举办60余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中华古籍和古籍修复技艺之魅力,增强古籍保护意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一次“古书之美——书画装裱”主题的阅读沙龙活动中,孙玉东从书画装裱定义讲起,结合若干已经修复装裱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不同装裱流派的特点,和读者一同鉴赏。现场,孙玉东还演示了调浆糊、裱画作的全过程,各个步骤一气呵成,博得读者阵阵掌声。

“不仅要让古籍‘活起来’,更要让它们‘传下去’。”孙玉东介绍,除了提高社会大众对古籍修复、保护的认知程度,还要提升全省各地基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能力。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古籍5000多万册/件,其中有1000多万册/件亟待抢救性修复,但修复人员数量与修复速度跟不上是长期以来的难题。

对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2013年起牵头启动“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能力提升计划”和“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提升计划”,在全省建立了21家专业古籍修复室,更新改造14家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室,省内各基层文献保护单位修复人员共接受培训300余人次,形成辐射全省的古籍普查、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古籍保护网”。

孙玉东说,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师,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做好个人的进修学习、完善技艺,将平凡的岗位做得不平凡;同时也要参与到全省的古籍保护推广和培训工作中去,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用能力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瞭新社)

编辑:李嘉朗 责任编辑:沐沐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