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凌晨5点,灌木丛中,一双眼睛紧盯岸滩一线。
作为蓝方前沿侦察力量,中士范方金可谓指挥所的“眼睛”。
此刻,红方突然发起进攻,两栖战车离舰泛水编波,范方金迅速将“敌情”上报指挥所。
8年前,范方金来到部队成为一名坦克兵。抱着成为“英雄坦克手”的目标,他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第一年就担任炮长,在年度实弹射击考核中打出满堂彩。日夜与坦克相伴,他闻惯了战车上的油液味,听惯了发动机的轰鸣声。
5年前,范方金所在坦克连转型为侦察连,他目送朝夕相伴的坦克驶出营区,顺手的工具也从扳手变成了匕首。
5年过去,范方金的双手因为攀登训练长出老茧,他不再跟随战车正面冲锋,而是出其不意地隐蔽渗透。他早已适应了没有发动机轰鸣的日子,找到了一名侦察兵的生存方式。
“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范方金印象深刻。他感到自身的角色转变,正与时代的要求同频共振。
“发现‘敌’指挥车,请求火力打击。”透过侦察设备,范方金将“敌情”悉数摸清,迅速呼唤远程火力歼灭。
炮弹呼啸,战车“趴窝”。看着自己提供的情报发挥作用,范方金心情激动。演练地域,许多官兵和范方金一样,紧盯战场前沿,不断传递情报。
眼前这一幕背后,是一支连队5年转型之约,也是一群官兵5年成长跨越。
从坦克连到侦察连
“新的征程,我们已经有了新的名字”
烈日当空,一架小型无人机盘旋在演练地域上方。山体反斜面,三级军士长张柳华操控着它飞向战场深处。
与范方金经历相似,张柳华同样从坦克兵转型而来。即便离开了岗位多年,他依旧感觉那些日子历历在目。
“开坦克别叫苦,先吃上二两土。”张柳华记得,一天训练下来,他常是满脸尘土,迷彩服挂满泥水。夏天钻进车内,不到半个小时衣服就能拧出水,冬天则冷得人直哆嗦。
“苦是苦,值得!”当坦克兵12年,张柳华是同年兵里第一个当上车长的,他还考取了驾驶、通信2个专业的特级证书。他享受跟着坦克冲锋陷阵的感觉,“炮弹出膛,千米开外的目标灰飞烟灭,带劲!”
这一切,在5年前的那个夏天改变了。张柳华清晰记得那个晚上,全营集合开大会,营连主官表情凝重,空气格外肃静。会上,营长宣布命令,张柳华所在坦克连与其他连队合编为侦察连。那一刻,张柳华心里空落落的。
作为一名老坦克兵,张柳华有说不尽的不舍。更让张柳华难以释怀的是,他引以为荣的坦克专业技能,到了新单位将“无用武之地”,自己将成为新专业的“小学生”。况且,人到中年重新开始,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这些都是当时张柳华心中的问号。
在新组建的侦察连,和张柳华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还有不少。大家过去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两把刷子”。如今连队转型,意味着他们要从零起步、从头再来。转型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都没底。
“新的征程,我们已经有了新的名字。”时任指导员卢卫同样从坦克专业转岗而来,面对改革调整,他心态从容,“接受现实,做好自己。”
宣布命令第二天,连队官兵便背上背囊前往新营区。走之前,张柳华特意到车库看了看坦克。摸着漆黑发亮的履带,他在心底告别了12年的坦克兵青春。
坐上运输车,看着路边不断变换的风景,张柳华感觉强烈:未来已来!
从倒数到优秀
“爬坡过坎,不进则退,得有人推着他们前进”
转型之路,从一开始便遇到了沟沟坎坎。
第一天训练格斗捕俘,就有人扭伤胳膊;倒功练习,几名军士感到头晕目眩;从半天外场训练、半天装备保养的坦克兵,到全天全训的侦察兵,个别人选择了“躺平”……
心里有疙瘩,干啥都不顺。卢卫察觉到,一纸命令虽让大家实现了名称上的转变,但思维上不少人还没转变过来,导致对新变化有些无所适从。
“不管坦克兵、侦察兵,能打赢才是好兵!”卢卫在官兵中开展“正确看待转型,跑好接力首棒”专题教育,引导大家坚决服从改革大局,正确看待角色转变;组织“转改侦察兵,我该怎么办”“新起点,我拿什么再出发”讨论活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岗位的变化,谈个人的打算。讨论中,班长罗上吉首先表态:“岗位变了,初心不能变,干就要干出样子来。”一级上士赛志敏结合多次转岗经历畅谈感悟:“每个岗位都是大有可为的战位。”
看着大家坚定的目光,卢卫知道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继续向前,卢卫才发现举步维艰。全连没有一个侦察专业骨干,他们只能盯着教材干着急。从越老越吃香的坦克兵,到体能技能突出的侦察兵,个别骨干有些力不从心。
旅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解决他们跨兵种建设的难题,旅里选派侦察专业骨干到连队进行帮带,还特意从特战旅给他们调来了一位新连长。
上任第一周,连长周臻就感受到巨大心理落差。攀登训练,没人能爬上崖壁;擒拿格斗,教了几遍动作还是差强人意;负重奔袭,一个班没跑多久就打散了。旅里组织建制连武装越野考核,他们拿了倒数名次。
“要实现转变,非要掉层皮不可。”周臻知道,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弥补,他下决心狠抓训练。
对于罗上吉来说,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经历”。攀登、格斗、泅渡、射击……每天训练课目连轴转,大家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从宿舍到训练场有4公里的路程,连长要求他们手提重物行军;攀登训练,即使双手磨出血泡,也得完成每天的训练量。当时,他们悄悄把连长比做“魔鬼教头”。
面对不理解,周臻心里清楚:“爬坡过坎,不进则退,得有人推着他们前进。”在高强度的训练节奏下,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3个月下来,全连官兵专业课目考核成绩提升显著,还涌现了不少的专业尖子。
进步有目共睹。周臻发现,年轻战士普遍进步幅度大,兵龄长的军士相对进步幅度小。如何优化结构,激发老兵们的动力?这成了周臻心中的难题。
“信息化战场,侦察兵不能完全依靠体能吃饭。”老兵谈心会上,周臻鼓励大家,体能只是战场的入场券,过去侦察兵靠两条腿,如今更靠大脑,“老兵”同样有用武之地。
不久,连队组织岗位调整。不少技术型军士从武装侦察岗位调整至技术侦察、无人机侦察、情报处理等岗位。调岗后,张柳华成为无人机飞控手。新岗位点燃了他的学习激情,张柳华很快便在上级无人机专业集训中被评为“优秀操作手”。通过岗位调整,很多军士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赛道。
找准方向坚持奔跑,就能看到希望。年底,旅组织集体3公里武装越野考核。考核全程,官兵们一路帮扶,相互鼓劲。最终,他们取得了全旅第二名的成绩。年终考核,全连官兵全力以赴,最终总评优秀。
“让我们来个五年之约,坚持下去,这支连队会变得更加优秀!”年终总结会上,连长的这句话,大家都记在了心里。
从硬指头到铁拳头
“坐上时代巨轮,我们正在前往更远的远方”
“点火!”万里晴空,某型侦察无人机呼啸而起。
车舱内,中士苏峥不断输出飞行指令,精准控制无人机展开空中侦察。通过屏幕上实时回传的清晰画面,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无人机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作为连队无人机侦察班班长,苏峥喜欢这个战位。5年前,他从步兵连调来连队,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各级无人机专业集训中斩获名次,成为无人机专业骨干。
盯着屏幕上的飞行航线,苏峥感触颇深:“无人机让我们看得更远。”过去,苏峥曾担任重机枪手、武装侦察员,肉眼和望远镜的观察边界就是他的侦察范围,如今通过无人机,他的侦察距离较以往大幅增加,这是过去他不敢想象的。
无人机的机翼也让苏峥的人生轨迹走得更远。碧海蓝天,他和战友们放飞无人机;大漠草原,他和战友们见证新型无人机起飞……
在连队,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变得更加辽阔。2019年,下士李国栋赴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挺起胸膛豪迈地走过天安门;同年,下士张梓健远赴大洋彼岸,与外军一同进行联演联训;去年,二级上士邓伟群奔赴非洲大陆执行任务,真切感受到国家与军队的强大……
入伍前,他们没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大海,如今却可以随口道出一个个遥远的国度、一个个陌生的城市。谁能想到,这些普通陆军士兵的练兵“地图”能够如此辽阔。
“这些年,连队同样在不断远行。”指着地图,周臻自豪地说。组建之初,他们就远赴岭南腹地,在某特战旅展开强化集训。随后,这支连队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南海之滨,他们与海军航空兵某部展开联合机降训练;粤东海域,他们与集团军所有侦察连一道战风斗浪,锤炼海上侦察本领;今年,连队远程机动千余公里,赴陌生地域与素未谋面的单位展开实战化对抗演练……除此之外,各类比武、集训、学习密集展开,新型装备快速列装,每个人都切切实实感受到连队建设的加速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这正是我和战友们亲历的强军实践!”周臻兴奋不已。
“坐上时代巨轮,我们正在前往更远的远方。”指导员陈桐台认为,这个更远的地方,是距离打赢更近的地方。
这一点,中士刘伟念体会深刻。刚刚结束的演练中,他担任前沿侦察组组长,目睹无人机、新型侦察车等信息化侦察装备纵横演练场,10余种战场侦察手段保证了情报链路畅通高效,为指挥所提供了稳固情报支撑。从两条腿到“一双翅膀、四个轮子”,他明显感受到侦察配系由分散化向体系化发展,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
5年前,刘伟念刚从某红军连队来到侦察连,强烈感到自己“成了普通连队中的普通一兵”。5年过去,见证连队装备升级换代,嵌入作战体系越来越深,他愈发感到自己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放眼全旅,很多官兵都有这样的感触。去年,该旅组织合成营实兵对抗演练,前方攻击队冲锋陷阵,后方通信、电子、侦察、维修等力量实时保障,10多个兵种密切配合,体系的力量让人震撼。
“体系作战,每一个节点都至关重要。”在该旅参谋长周电杰看来,这几年,全旅每一支连队都在快速发展,这是作战体系升级的必然,“只有每个节点成为硬指头,才能有体系作战的铁拳头。”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