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当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公共场所、公共卫生、交通、城乡社区、旅游、医疗、校园、网络、家庭、饲养宠物等十个方面的文明行为进行规范,为广东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条例实施一年来,广州、中山、惠州等地相继出台地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截至目前,已有13个地市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讲文明守规范意识,弘扬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将文明行为从纸面落实到实际,城市形象更加美丽生动。
“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广东各地积极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将之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及市民群众文化活动中,扩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发动社区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员、小巷管家深入大街小巷,及时发现、制止和劝导不文明行为,确保条例有效、扎实落地。
奋斗身影
东莞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蔡少霞:
打造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阵地
南方日报:作为一线工作者,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后,可以感受城市哪些方面的变化?
蔡少霞:一方面是搭建起文明实践工作合力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镇中心策划统筹,各站点积极响应、快速落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另一方面是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条例的宣传推广,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构建功能完备、富有活力的“1+35+N”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截至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6.7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为103多万小时。
此外,建立起群众点单志愿服务机制,自下而上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流程和路径,通过党员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等多种渠道,及时研判基层和群众基本需求,在摸清需求、掌握资源的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
立足长安镇企业数量庞大、外来务工人员和随迁员工家属多的特点,我们专门针对常住人口群体特点,策划定制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比如,在企业员工中开展“汉服”穿搭、香道体验等传统文化活动,面向员工家属组织少儿象棋、趣味手工、创意美术、中国民族舞蹈等主题培训,让在长安镇务工的产业工人更安心工作,也让随迁家属在这一方土地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南方日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蔡少霞: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于提供家门口的文化服务,我们建成了以长安镇图书馆为中心,覆盖社区、校区、工业园区、商业区、景区的“1+13”“莲花山下”品牌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文化惠民、图书阅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旅游服务等“一站式”公共服务体验。
中心设有实践课堂、云讲堂、宣讲课堂等功能室,可供开展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理论宣讲等多类型活动,每间功能室都有不同风格及特点,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让这里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参与者精神更加富足,在这样舒适、自然、放松的环境中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他们既是文明的实践者,也是文明的创造者。
南方日报:接下来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深入?
蔡少霞:我们将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指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做强思想引领,组织各级各类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志愿服务方面,聚焦群众“老小旧远”“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开展敬老助老、救孤助学、帮困助残、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平安守护等邻里守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同时,建立健全分类指导、逐层提升的梯度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社工与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此外,根据长安镇的产业和人口特点,发起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积极撬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