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为导弹“健康体检”的人们

2022-06-24   

为导弹“健康体检”的人们

■李锟锋 杨洁瑜 姜子晗

多年以后,秦亮依旧清晰记得第一次来到海军航空大学某导弹实验室的情景。

“你知道导弹也需要健康管理吗?”这是秦亮到实验室报到时听到的第一句话。为导弹“体检”,是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初至导弹实验室测试中心,一排排检测设备映入眼帘。科研人员穿梭其间,将从部队收集到的导弹状态数据导入分析软件,一张“健康管理表单”随后生成……眼前这一幕幕让秦亮既震撼又兴奋。

在从事导弹测试技术研究多年的史贤俊教授带领下,秦亮见到了三代通用测试系统的样机。指着设备,史贤俊说着这台设备背后的故事。那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团队奋战,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落寞。“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进步,失败多了也就离成功近了。”史贤俊说。

实验室成立之初,国内导弹测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参考资料,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不同类型的导弹测试信号,史贤俊和他的团队通过仿真建模,寻找信号的内在联系,尝试解决通用化测试难题。

某导弹实验室科研现场。刘泽帅摄

在日复一日的攻关探索中,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2001年,第一代通用测试系统研制成功,检测能力全覆盖,实现了导弹通用测试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这项技术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最令史贤俊高兴的是,他接到了许多来自基层部队的电话。他们纷纷反馈,“好用管用,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漫步实验室中,一个厚厚的本子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这个本子是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宝贝”,记录着各个部队的联系方式。研究人员会定期致电各用装部队了解导弹的使用情况,时间一长,本子都被翻得卷了边。

“军事科研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要把试验台搭在前沿战场。”这是该实验室教授周绍磊的真实感受。专注导弹保障研究30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像一群不断迁徙的候鸟,哪里装备有保障需求,他们就“飞”向哪里。

“夏日海岸,外场温度接近40℃,我们顶着太阳在测试现场忙了一个多月,没回过一次家……”对于那次保障经历,周绍磊印象颇深。

当时,某新型装备列装部队后“水土不服”,故障频发。接到求助电话后,他们前去应急维修。每一个信号、每一个部件,他们一遍遍梳理分析,一个个拆解测试,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隐患。

经过所有人共同努力,问题解决了。当看到导弹的尾焰闪亮天空时,周绍磊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拍着现场官兵的肩膀说:“这次我可以放心地把它交给你们了。”

这样一份“高大上”的事业,最需要“接地气”。这是秦亮在实验室多年来最深切的感受。奔波于实验室与演训场之间,他的皮肤愈发黝黑,嗓门更加洪亮。

实验室里,刚评为副教授的秦亮正带领十几名硕士和本科学员,围着一枚导弹进行分析研究。当初的新人,如今已经独当一面。现在的他,承担多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完成多套设备的研制,收获多个科技与教学奖项和发明专利。秦亮一直致力于推动学员的“第二课堂”深度开展。“科研与教学反馈互动,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秦亮说。

经过多年的奋斗发展,该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已覆盖导弹装备技术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先期的技术准备还是后续的论证评审,无论是工业部门的研制现场还是训练演习的发射阵地,总能见到该实验室专家教授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连接装备研制与战场使用的重要桥梁。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