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国家卫健委:我国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年均降幅接近全球3倍

2022-06-21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

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会上介绍,2021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5.3%,这意味着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于四类重大慢性病的可能性为15.3%。与2015年18.5%相比,下降超过了3个百分点,降幅达到了17.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

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成为重要发展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生在30到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过早死亡率是指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亡的概率。从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始,“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展指标。

吴良有表示,之所以要关注过早死亡,是因为30到70岁的人群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人群,劳动力人口的过早死亡,会极大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慢性病是导致人群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管理等各方面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我国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低于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但仍高于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我们将继续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核心指标,积极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不断减少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吴良有说。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

十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发展历程。

吴良有介绍,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我国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

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唐元期 责任编辑:于晓

来源: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