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VR、AR、AI、元宇宙……这些科技名词已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高频词汇。近日,由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主演,配备3D效果的京剧《诸葛孔明》已完成录制。年初,国家京剧院推出的VR版《龙凤呈祥》收获大批粉丝……科技助力戏曲,使戏曲传播更加广泛,让戏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记者采访了张建国,请他谈谈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助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为戏曲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今年两会,您提出关于推动中国“戏曲元宇宙”建设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提出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
张建国: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并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各大剧院的演出都进行了调整,多数院团将演出由线下转为线上,将戏曲与科技相结合,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越来越感受到戏曲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现实。元宇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
元宇宙,简单来说,就是用科技手段构建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并与现实世界进行链接和互动。戏曲元宇宙,就是对舞台演出(现实世界)进行虚拟化、数字化,打造一个能与观众交互的另一个空间世界,它是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
戏曲是写意艺术,它恰恰能够和元宇宙结合,创造一个让观众参与、与观众互动的世界。因为很多戏曲剧目,特别是京剧剧目,都是传统经典故事,这样,就容易让观众进入到元宇宙,回到剧情中的年代,切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故事,体验戏曲艺术中的真善美,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利用元宇宙将戏曲艺术传播出去。为戏曲插上新时代的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记者:那么,戏曲人需要做什么?
张建国:戏曲人需要做的很多。除了本职专业以外,就是利用元宇宙技术来制作戏曲元宇宙空间及数智人。
比如,排演《草船借箭》,由我一人出演,我先演一遍鲁肃,再演一遍诸葛亮,一人饰演两个角色;排演完毕,再利用元宇宙进行后期制作,制作成全方位多角度能都观赏的数智人。观众一旦进入这个空间,不仅能与“我”对话,还可以与“我”互动。
线上线下都需要我们来做。线上,要先构造一个虚拟场景,再打造出一个个数智人,由数智人引领观众进入元宇宙中去看戏。线下,建立戏曲元宇宙体验馆,观众进入后,数智人会在门口迎接;然后与你交流,询问你的需求;根据需求,数智人会带领你进入体验厅;不同体验厅有不同的内容安排,如想感受《四郎探母》的情深,那么你就会进入宋代体验厅,了解北宋时期的人物故事,欣赏那个时代的传统经典。
记者:这样是不是对戏曲人甚至是戏曲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建国:这是必然的。元宇宙中,给观众呈现的内容必须是最经典的剧目、唱段,最出色的演员和演出团队,把它制作成最高标准。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才能吸取戏曲艺术的精华。只有这样,戏曲艺术才能得到传播和弘扬,也才能潜移默化给观众,提升观众的素养。因此,在这样的标准和要求下,不管是戏曲演员还是戏曲演职人员以及戏曲管理人员,都需要转变思维,积极参与到“戏曲+科技”中来;还要有创新意识,想观众之所想;同时且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磨炼自己的专业水平。
现在使用元宇宙的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有活跃的思想,有良好的宣传效应,要想年轻人喜欢传统戏曲,就必须呈现最好的。一旦年轻观众喜欢元宇宙中的戏曲,就可能会想要到线下剧场体验,那么线下没有达到元宇宙上的效果,可想而知,观众不会买账,久之就会失去这群年轻观众,还会失去线上这个演出传播平台。当然,还需要有配套的改革。比如,戏曲舞台改革,未来的戏曲舞台也应该根据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时代在前进,整个戏曲行业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推进,这样才能符合戏曲发展规律,才能促使戏曲艺术甚至是戏曲事业的发展。
守住原汁原味的戏曲
记者:显然,科技助力戏曲,对戏曲的传承发展以及传播都是有好处的。
张建国:不只如此,对戏曲人才培养、观众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是戏曲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戏曲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戏曲人才?元宇宙等科技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对于戏曲艺术院校来说,不但要借鉴京剧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还要利用VR、AR、AI、元宇宙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观众也一样,需要培养。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能促使演员水平不断提高;演员的水平得到提升,就能带动观众整体素质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在元宇宙中,更是如此。如果一大批年轻观众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元宇宙进行学习、获取信息等重要活动,那么戏曲就要更早进入元宇宙的空间,把最精华的部分传递给他们,形成一个互动空间,从而使戏曲得以发展,使观众得到美的体验。
记者:戏曲元宇宙与传统演出有什么不同?
张建国:传统演出强调剧场效果,是一个空间;戏曲元宇宙强调交互,是两个空间:舞台是一个空间,元宇宙是一个空间。戏曲元宇宙可以把所有的演出内容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内容精确到演员的每个动作。比如马连良演《空城计》,因为他就是标准,那么就要利用科技手段把他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记录下来,并数字化,后学者就依此进行学习、排练、提高——这就是不同——标准更加明晰。同时,元宇宙技术还能将前辈艺术大师“复活”,观众可以与他交流、互动。那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记者:元宇宙与戏曲的连接点在哪里?如何把握好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度?
张建国:元宇宙及其他高科技都是一种手段,都是为艺术而服务的。利用元宇宙等手段,只为增强戏曲艺术的表演和真实性,方便观众更容易、更真切体会戏曲艺术的美。不能失去戏曲本身,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这就需要一批懂戏曲、懂观众,又懂科技的人才。懂戏曲,就要了解戏曲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及舞台表现等;懂观众,就要了解观众的所观所感、所思所想;懂科技,就要了解如何与戏曲艺术相结合、又不失艺术魅力的方式方法。如,京剧具有虚拟化、程式性特征,是写意艺术。京剧舞台的上楼,没有楼梯;开关门,没有门……全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现上下楼、开关门的动作。运用到元宇宙上,可以利用声光电效应来表现“实物”,灯光的切换、地毯的冒泡、演员的水袖,展现了舞台上的大雨滂沱。进入元宇宙,这就是最真切的感受。
记者:戏曲与科技、数字相结合,其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
张建国:最终还是让人们回到剧场看戏。京剧是剧场艺术,但离不开科技的传播和助力。不管是在剧场的展示,还是在元宇宙的呈现,它们应该相互结合,最终把这门艺术推出家门、推向世界,让京剧艺术更加完美、更加璀璨,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它、欣赏它、享受它。不设定观众必须回到剧场,也不设定观众必须在元宇宙,一切都是看戏曲如何发展,看观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经过时间的沉淀、社会的衡量,这门艺术能够走多远,观众最有发言权。但我们要做的,是守住戏曲的“正”,留住戏曲的原汁原味。
建设中国戏曲数字产业园
记者:您所在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参与创建了“中国戏曲数字校园”、中国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等,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张建国:要尽快创建国家级中国戏曲数字产业园。将戏曲数字产业研发、创造融入国家战略之中,整合、集聚有数字技术创造能力的行业和资源,完成中国戏曲数字产业研发及成果孵化。这一数字化工程,我们也正努力推动中。
参与创建“中国戏曲数字校园”项目,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为新抓手、以当代老中青30位戏曲名家的经典剧目为主要内容、以动漫IP实现戏曲导赏、以数字技术落实“戏曲进校园”的新教育方式。这一方式为解决多年来全国“戏曲进校园”没有标准化课程及师资不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方案。
参与创建中国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是把数字设计制作技术引入“戏曲元宇宙”领域,专注于培养国内外数字技术人才投身“戏曲元宇宙”建设。包括小学戏曲数字技术技能普及教育,中学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初级培训,大中院校戏曲数字技术技能中级培训,戏曲和数字行业在职人员及爱好者戏曲数字技术技能高级培训等。另外还要设立戏曲数字技术的级别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
记者:如何看待“戏曲元宇宙”“戏曲+科技”等发展前景?这对于戏曲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意义?
张建国:元宇宙的应用,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发展的必然之路。
拿京剧来说。从四大徽班进京到最终形成京剧,至今已230多年。上世纪初,“四大名旦”的出现,京剧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现代戏(样板戏)上演,成为京剧史上的一次革新时期,更是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成为守正创新的典范。那之后,京剧不断得以发展,但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并不多。这是因为传统京剧已经达到了高峰,后人很难在此基础上创新。但是新时代,科技给了京剧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我们创作出可反复欣赏、集高标准于一身的京剧提供支持。京剧创新很难,不仅要有一批好角儿,还要有一批懂技术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把培养戏曲复合型人才,利用高科技手段,把京剧传扬出去,使京剧得到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看大戏的习俗。如果把这一习俗以元宇宙的方式展现,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多了一条看大戏的渠道。精英们没有时间到剧场,便可以通过元宇宙欣赏。欣赏后学一学、唱一唱、传一传,最后走进剧场,感受剧场里的震撼。而剧场上演的也不是单一京剧,有传统的,有不同版本的,还有利用高科技制作后的,但它都是原汁原味的京剧,观众可以置身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多角度欣赏。
这就促使院团对剧场进行革新。比如,在一些大型院团,下面分设的几个小型演出团可同演一出剧目,一个团演原汁原味的传统戏,一个团演高科技改良后的戏,一个团演不同的版本……剧场根据不同的演出方式,分别满足演出条件,作出改革。不论观众喜爱哪一种,我想戏曲都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大胆与时代相结合,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