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物质条件与战斗精神的辩证法—— 钢多气更盛,才能打得赢

2022-06-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精神是高度统一,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好的物质条件是确保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方面。习主席明确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

“钢少”,曾是我军的真实状况;“气多”,却是我军的制胜密码。

面对生死存亡,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军用“铁脚板”与敌人的“车轮子”赛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习主席深刻指出:“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面对民族危亡,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习主席深刻阐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强敌对手,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习主席深刻总结:“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事实证明,敌人的钢没有压倒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我军的气却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凶残的敌人。习主席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强军”“观战争”的宏阔视野,深刻揭示了物质条件与战斗精神的辩证关系、相互转化的矛盾特征,既是科学的军事认识论,也是科学的军事方法论,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物质是战争的‘刀柄’,精神是战争的‘刀刃’。”如果把军人比作利剑,血性豪气就是锋利的剑刃,只有剑不卷刃,才能削铁如泥。血性,对军人而言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在军队重要会议上、在演习演训现场、在视察基层部队时,习主席多次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思想洗礼、重大演训活动的血火锤炼、训风演风考风的全面整治,全军上下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虎气进一步激发,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提升。从执行维和任务中用生命捍卫忠诚与和平的申亮亮、李磊、杨树朋,到边境扫雷行动中向身旁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杜富国,再到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血战到底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新时代革命军人用生命践行使命,以赤胆忠诚和满腔热血诠释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尊重。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高新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一些人受“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影响,对战斗精神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发挥产生质疑。事实上,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日益凸显。虽然高技术武器装备物化了许多传统战争中人的作用,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应用,对人的作用发挥依赖性更强、要求更高,而人的作用发挥又往往受制于战斗精神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战斗精神已经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因此,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视战斗精神的重要作用,战斗精神的培育必须始终摆在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

当然,这绝不是说物质条件不重要。美军的飞机坦克等先进装备,曾让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而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军正在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为打赢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有了更多更好的钢和更高昂、更旺盛的气,我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习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所强调的:“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由大向强迈进的征程中,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这是一条历史铁律。对人民军队而言,这种精神筑牢的是信念,坚定的是斗志,激励的是勇敢,成就的是打赢。唯有钢多气更盛,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不辱使命。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斯时 责任编辑:星咏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