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突破自我 高飞远航

2022-05-27   

入夜的高原机场,被薄薄的雾气笼罩。振翅待飞的战鹰,发出的巨大轰鸣声震耳欲聋。

指挥塔台里,各类值班人员端坐在电脑前紧盯屏幕。随着报告声传来,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下来,只剩下心跳声。

雪域高原一度是世界航空领域的飞行禁区。然而,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却在高原天空书写了许多个“第一”。

今晚,他们又将迈出新的训练脚步。

随着起飞命令下达,数架战机破雾穿云,在夜空中留下一条条壮丽的航迹。旅领导告诉记者,担纲闯关探路的正是该旅飞行一大队的飞行员。

天空,是高远和辽阔的战场。只有对胜战充满强烈渴望,才能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一大队飞行员正是在这种“渴望”催动下,矢志练兵、主动转型,成为闻名全旅甚至各航空兵部队的“锋锐”。

飞行大队,是空军航空兵部队练兵备战的基本单元。聚焦一大队的奋飞航迹,我们试图去透视大国雄鹰的练兵之变……

突破自我 高飞远航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主动求变推进转型新闻调查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范离 通讯员 郭靳

双机起飞。刘畅摄

从“金头盔”到“金头盔+”

清晨,雅鲁藏布江上的薄雾渐渐散去,江水波澜不惊。天穹如同未睡醒,一片宁静。

江畔,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钟之晨带齐装备,和战友登上前往外场的车,准备进行又一个飞行日的训练。

“今天的飞行课目依然是‘突破自我’。”他开玩笑说,这两年,自己天天感觉“如履薄冰”。

随着起飞信号发出,钢铁战鹰拖着淡蓝色尾焰直冲云霄。

大仰角拉升、转弯、盘旋,4架战机抵达预定空域,红蓝双方立即两两组成编队,建立进攻航线。

红方僚机战术动作花样迭出,意在诱“敌”上当。驾驶红方长机的钟之晨不断拉升高度,伺机在“敌”后方锁定……

蓝方很快识破他们的计划,迅速摆脱。转眼,蓝方抓住有利时机击落红方僚机。原本抢占先机的红方在对抗中落了下风。不多时,钟之晨也在蓝方双机协同攻击下落败。

返航,走下战机,钟之晨才道破自己“如履薄冰”的原因:这里的空战训练难度堪比“金头盔”之战。而今天击败他的蓝方飞行员,正是全旅最年轻的“金头盔”刘功昭。

“金头盔”,被歼击机飞行员视为顶尖荣誉,也使这个大队声名鹊起——

首届“金头盔”之战,时任一大队大队长蒋佳冀和战友密切配合,灵活运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抢占电磁优势,抓住战机,以绝对优势完胜对手,双双斩获“金头盔”。

此后几年间,一大队或从一大队走出去的该旅飞行员,先后9获“金头盔”。

“金头盔”的辉映下,一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然而,“金头盔”就等于胜战的把握吗?从1顶“金头盔”到9顶“金头盔”,在他们看来,累积的不仅是荣誉,还是忧患。

“夺得‘金头盔’固然好,但一个单位一直盯着一个奖项去拼搏,是经不起考验的。”大队教导员谷春哲记忆犹新:一次重大演习,飞行员张寿海与何星遭遇强“敌”,最后虽然凭借魄力与胆气险胜,但也深深体会到“走单骑”与“群英会”的能力差——“敌人是体系作战,我们还热衷于单打独斗,怎么能确保胜利?”

议战议训时,这一战例被摆上桌面剖析。大队领导形成共识:既要努力成为飞行员思想认识的掌舵人,更要成为部队训练理念的探路者。

一次次战例学习研究,一次次战法创新验证,“距离真正的打赢还有多少路要走”,答案似乎越辩越明:在战争形态的时代演进中,必须实现从“金头盔”到“金头盔+”的跨越。

那么,“金头盔+”到底“+”什么、怎么“+”?这个大队迈出了更新更勇敢的步伐。

“要素+”——他们与多型歼击机、预警机、特种机常态化开展协同训练,与多类海军舰艇展开联合训练;

“智慧+”——他们自主钻研试训,运用地理科学创新出突防突击新战法,在大项演习中崭露锋芒;

“保障+”——他们立足险难条件,推进飞行员自主加油、装伞、充氧、充氮训练,降低战时环境条件依赖。

前不久,这个大队在驻训中设置“热加油”“热装伞”等7个实战化课目,战斗力建设质效显著提升。

既要“制胜”更要“智胜”

一次战法验证演练,让飞行员王猛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人物”——

第一场较量,王猛和战友驾机担负掩护任务。

他们“舍身炸碉堡”,主动闯入防空火力网,凭借过硬飞行本领吸引了对方大部分的兵力火力精力,为主攻兵力争取了空间和时间。但可惜的是,他们最后还是“壮烈牺牲”。

这么“勇敢”的方法,在未来作战中真的有奇效吗?

下一场较量,王猛和战友驾驶战机再次升空。

这一回,他们出其不意突入“敌”阵,运用电子战法干扰欺骗对手视听,造成对手判断失误后,又巧妙脱身,成功掩护主攻兵力突防。

复盘时,对手丢下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勇士”变成了“骗子”……

兵者,诡道也。在王猛看来,作为军人,要“制胜”,更要追求“智胜”。

“过去我们说要有‘逢敌亮剑’的战斗精神,现在要经常想一想,在‘敢’和‘勇’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取胜办法?”讨论中,飞行员们谈起两个案例。

——过时之勇不可取。一次对抗,一名飞行员驾驶新型战机执行对地突击任务,他采用各种战术动作规避对方电子干扰,却想不起采用相应电子对抗手段,就能发挥新机信息优势,事半功倍。

——一己之勇不足道。一次演练,一名飞行员使出浑身解数,飞出了装备性能极限,在飞机边界条件下摧毁目标。演练归来却被指挥员质问,为什么不呼叫体系兵力支援,让更有把握的“枪”去消灭敌人?他恍然大悟。

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大队人员变动,装备升级换代,备战打仗任务量持续加大,如何在训练转型中获得发展新动能?大队领导认识到,影响战斗力建设的因素固然有技术发展、武器装备及组织形态等问题,但最大的障碍是根植于头脑的旧有思维方式。

“过去训练中提倡大家突破难点、禁区,却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环节:突破‘思维藩篱’。”大队长陶晨说,“不少飞行员热衷练极限动作,以飞出飞机的性能边界为荣,获得的荣誉多是‘苦胜’。现在想想,不是有了新装备,飞好了训练课目,战场上就能夺得胜利。要占领战斗力的制高点,必须追求‘智胜’。”

又一个飞行日,战机怒吼着钻入云霄。刚进入空战区域,飞行员李超就被埋伏多时的对手锁定。

尾后位置已暴露,对手随时有发动攻击的可能。他没有乱了阵脚,一边集中精力判断干扰释放时机,一边打开加力摆出逃跑疑阵。就在敌机研判他的意图时,李超找准时机,释放干扰、紧急置尾,一气呵成。

战机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对手进入李超的攻击区。他找准时机发射导弹,一击制敌。

李超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智胜”是一种战斗力,更是一种战争资源和资本。不是谁都能拥有这种资源,关键要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初的一次对抗演练,一大队飞行员扮演红方,驾驶2架战机前往指定空域与蓝方交手。

机动过程中突然接到导调组指令:临时对另一方向的蓝方地面火力单元实施定点打击。

他们打破惯性思维,没有直扑目标,而是由一部分兵力佯动,牵住敌人的“鼻子”,另一部分兵力利用战场时空差,乘隙而入。最后不仅成功消灭蓝方地面目标,还把蓝方支援战机拉入“陷阱”。

真正优秀的人是高于昨天的自己

夕阳渐渐西下,高原的晚风吹起河谷的沙尘。记者和飞行员一起登车,准备返回内场。

一天的训练结束,“头脑风暴”却刚刚开始。这是一大队的传统课目——复盘。

不断否定自己,在创新求变中谋发展,也是一大队能够站在全旅排头兵位置的重要秘诀。

教导员谷春哲说,如何让人人都向取得的成绩提出问号,立起靶标“向我开炮”,考验着大队领导的工作智慧。

平时一有时间,他就沉到飞行员中间,面对面交流沟通,征求大家意见,引导飞行员打破传统观念,进行思维升级。

1小时飞行训练,2小时复盘总结;白天训练,晚上复盘。“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谷春哲说,飞行员有了一个新口号:真正优秀的人不是高于别人,而是高于昨天的自己。

去年,一大队奉命执行某项训练任务,两名飞行员对弹药使用问题产生了激烈争执。

一名飞行员认为,使用现有某型弹药的战术战法比较成熟。使用新型弹药,要重新计算兵力运用、攻击距离、进攻航线等,一切都是未知数。

另一名飞行员则认为,使用新型弹药,更贴近于实战要求。不仅能摸清新的底数,还能研究新的战术战法,在突破自我中成长。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案。”说起这次争论,飞行员姜斌说,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目标,使用的弹药肯定不一样。只要能达到最终打击效果,那就是最合适的。但正是这种激烈的思维碰撞,让他们做出了正确选择。

飞行员王猛提出某项战法忽视了态势感知,对“敌”运动趋势、作战意图等判断有误差。

他们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就着意安排红蓝双方互为对手验证。组织不同的人担任红蓝双方角色,在多种情况下过招,摸清问题真伪,找出解决办法。

“当你在原本圆满的答案中提出疑问和否定,然后再进步,那种成就感、获得感难以估量。”王猛认为,正是这种成长进步的空间和价值,奠定了一批批飞行员快速拔节成长的基础。

去年夏天,一大队飞行员在验证某型弹药对地打击效果时,发现与预想结果有所偏差。

厂家明确告诉他们“弹药没问题”。但是射击诸元、参数正确,气象、靶标都在计划之内,为什么会有偏差?

一大队凭着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精神,在大队领导带领下,一帧一帧回放视频、一点一点查阅资料,寻找原因。他们还邀请专家和科研院所人员一起研究。最终,他们通过一次次飞行、一枚枚实弹论证,总结出用弹经验,有效修正了偏差。

今晚的复盘,他们又质疑了白天的训练成绩,提出了两项关于高原飞行、目标识别的训练改进方案。大队长陶晨说,新难题总会有,只要坚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来破解,战机一定会继续高飞远航。

以己为镜 羽翼日新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马嘉隆

结束一天的飞行训练后,记者随一大队飞行员回到会议室,旁听当日的飞行复盘讲评。

令人诧异的是,无论是圆满完成训练课目的,还是在自由对抗中获胜的,从飞行员的神情很难看出他们刚刚凯旋。反而,每个人的发言都在近乎“锱铢必较”地分析着自己的不足。

这是一个屡获荣誉的战斗集体,每个人身上都沉淀着一飞冲天的自信。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因过往的战绩骄傲,不曾掉入“经验丰富”这一先行者的“泥沼”,而是以冷静的心态思考扬弃,使每一次飞行、对抗都有进步。

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技战术是否有漏洞?战法还能否再变一变?今天的胜利放在明天的战场还行不行?一个个问号逐一“过筛子”,有的被拉直,有的则成为下一步攻克的课题。

“打一仗,进一步”向来是我军的优良传统。败了固然要痛定思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胜了也未必没有可以再提高的空间。许多制约战斗力进一步跃升的矛盾漏洞,恰恰就潜伏在一场场胜利背后。

在艺术界有句老话,“不占一帅,就占一怪”,意为吸引观众要么靠“颜值”,要么让观众时刻保持“新鲜感”。一个“怪”字,异曲同工,同样要求准备战争的人,思变应变求变,不断锤炼出敌不意、高敌一招的硬实力。

即使是划时代的新事物,如果沉溺于过往不求改变,终会有令人“见怪不怪”的一天。同样,战场永远是充满创新因子的领域,准备打仗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缓进亦退。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比单纯的胜负更有价值的,是在一次次实战化对抗的摔打锤炼中,查漏补缺,超越自我。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固然痛苦,但只有勇于和自己“较真”,带着思考全身心投入每一次训练,不断察觉并弥补自身的各项漏洞,才能练出百战百胜的过硬内功。

胜不骄、败不馁,在集体中形成“自己‘照镜子’、他人‘扯袖子’”的良好氛围,化个性为共性,研战谋战的风气会立得更牢。

正如这个飞行大队,每个人把上一架次飞行的结束视为新的开端,每个人日常思考的是如何能再进一步,日积月累凝聚成“自我审视、思战谋战”的集体精神名片,每个人就会把反思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这个团队自然会羽翼日新,屡创佳绩。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解放军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